深圳:以“全域公园”再造绿色新特区
来源:工人日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公园是一大重要载体。
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给高质量产业和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个宜业宜居宜行的优美环境,让快节奏的城市人群放慢脚步,深圳迎难而上,以势如破竹之势建设“千园之城”。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5个,到当下的942个,公园数量飞速增长的背后,深圳还着力提升公园品质与功能:增设便民设施、突出主题特色、强化生态保护……生态竞争力持续加强。
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森林郊野公园……这些大小不一的公园,在夯实特区生态基石,串联起千万深圳人宜居梦想的同时,也为珠三角乃至国内土地紧张的城市实现更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本。
空间再造▶▶ 2443公里绿道串起三级公园体系
如果驱车走在深圳马路上,你会发现,大大小小的公园随处可见。
在深圳创森工作中,如何实现绿化建设与完善城市公共产品质量、城市内涵、宜居功能的有机统一,共同服务于城市竞争力升级,以工匠精神推进的公园体系建设,是颇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扫过,城市公园里便渐渐人声鼎沸,向外看,车如流水马如龙,望向园内,则是飞瀑椰林,满目繁花;午后,疲惫的身心渴望寻觅一处宁谧的栖心之所,遍布城市各处的社区公园随时能带给你惊喜;结束一周的繁忙,深圳的郊野公园还能给你提供最接近繁华都市的原生态休闲体验。
其中,社区公园是市民最便捷、最贴心、最易达的绿色公共空间。为在有限空间内给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休憩场地,创森以来,深圳加速推动社区公园建设,并将其列入政府绩效考核。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街头零星空地、还是卫生死角等,统统最大限度地被改造成社区公园,不仅迅速提升了周边环境气质,也让居民实现下楼就可走进公园的愿望。
社区公园之外,深圳还将山林、自然山体和海岸建成森林郊野公园,形成城市生态基底;以综合公园为基干,彰显城市文化和品位。发展至今,在19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深圳已建成942个各类公园,并逐步构建起一个独具特色的森林郊野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确立了让市民500米可达社区公园、2公里可达城市综合公园、5公里可达森林郊野公园的总体布局。
出则繁华、入则自然,开窗见景、出门入园。深圳还始终将“人”放在第一位,在公园全部免费开放基础上,陆续拆除围墙,让公园深度融入城市。
与此同时,深圳还以“全域公园”理念建成总长度约2443公里的绿道网,串起近千个公园和城市的山、林、海、湖,引领市民行走、骑行,走向绿色低碳品质生活。目前,深圳绿道密度达到1.22公里/平方公里,全省第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