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为绿色矿山建设管理“量体裁衣”
来源:人民网“我们现在看到的采坑区,平均覆盖层厚度110米,工作线长度2400米。已经形成了生产、排土、治理、复垦、绿化的良性循环。”走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天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武家塔露天煤矿,该矿安全矿长乔治福望着采坑区里的绿植面露欣喜。
矿坑黑深,沟壑纵横,煤土飞扬,这是许多人脑中的煤矿印象。但走进这座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的露天煤矿,映入眼帘的却是草木青翠,花香鸟语,风景宜人。这座以高标准建设的绿色矿山,让露天煤矿焕发了勃勃生机。为依法保护好如画般的绿色,《鄂尔多斯市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条例》立法班子付出了辛勤努力。
2019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向鄂尔多斯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绿色矿山建设的立法建议。今年7月23日,内蒙古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通过了《鄂尔多斯市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的制定不仅为矿山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量体裁衣”,也为今后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从昔日采坑区到如今绿田园,矿山复垦非一日之功。仅武家塔露天煤矿,绿色矿山建设已完成土地复垦面积5300亩,其中,蔬菜基地、中蒙医药种植区、枸杞种植区等绿色田园不一而足。
武家塔露天煤矿的生态复垦案例是鄂尔多斯市绿色矿山建设的一个缩影。鄂尔多斯市资源丰富,其中探明煤炭储量1930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左右,给绿色矿山建设立法是大势所趋。
“之前的绿色矿山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急需制定一部符合鄂尔多斯市实际、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让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在经验交流座谈会上如是说。
地方立法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立法工作机制。鄂尔多斯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靳锐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我们在立法过程中,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特别是通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更好地汇集民意、集聚民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