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66 发表于 2020-10-14 20:34:56

风雨中播火中原 乱象里推动工运

      来源:工人日报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称。作为在中国最早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领军人物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敏锐地意识到河南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其短暂生命里程的最后几年里,李大钊曾六赴河南。他向河南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点燃河南革命的火种;他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利用吴佩孚急于发展实力的机会为河南工人运动争取尽可能有利的环境;他在工人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团结争取驻防河南的国民二军,指导和推动河南工运走出低谷。

  到郑州向工人讲学 点燃中原革命火种

  今天的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河南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是不少人向往的地方。早在90年前,这里也是早期共产党人关心、重视的关键之地。

  1921年的郑州已是京汉、陇海两大干线交会的重要铁路枢纽,有铁路员工2000多人,是中国铁路的“心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郑州位于京汉铁路三个总段(即长辛店、郑州、江岸)中枢位置,又是陇海铁路四大车站之一(徐州、开封、郑州、洛阳),路局的领导和管理机构也设置在此。产业工人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郑州成为早期的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开展工人运动的理想之地。

  1921年的春天在工人们心中来得格外早。年初,京汉铁路工人职工学校成立,因为是业余学校,青年工人只是晚上在这里学习,因此工人们习惯称其为“夜校”。李大钊对郑州工人夜校非常重视。夜校成立后不久,也就是这年的3月,李大钊就亲自来到郑州工人夜校指导工作,并会见了在夜校学习的学员。他向郑州工人介绍了俄国工人解放的情况,告诉大家工人阶级是伟大的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向工人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在夜校,他还勉励工人们“要好好学习文化,学技术。”他说,“你们工人可不矮呀,工人够上天那么高呀!”他在黑板上写了个“工”字,又在“工”字下面紧接着写了个“人”字,两个字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天”字。“你们要好好努力,工人的前途远大得很呀!”他还说:“咱们中国四万万同胞,两万万男子,两万万女子,要并肩前进,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作为早期共产主义者的优秀代表,李大钊比较早地认识到中原大地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发动郑州工人的重要性。此次郑州之行,李大钊就用这种浅显生动的语言,来启发工人的觉悟,向工人开展革命教育,给工人以极大的鼓舞,点燃了中原革命的火种。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在李大钊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中国北方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河南铁路工人运动也蓬勃发展。9月,郑州铁路工人俱乐部成立。这是在党的组织和领导下,河南工人阶级的第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组织,为河南工人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初步基础,是河南工人阶级争取解放、争取胜利的开始。随后,彰德(今安阳)、开封、洛阳、许昌、焦作等地的铁路工人俱乐部也相继成立。在革命火种指引下,河南工人已经行动起来。

  是年秋,共产党员罗章龙、李振灜分别受中共北方区区委书记李大钊和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的派遣来到河南,会同在河南工作的党员和进步工人代表陆续在开封、洛阳、郑州、焦作等地建立工会,随后又在全省各地建立工人夜校10余所,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1921年11月,深受李大钊等共产党人教育和影响的河南陇海铁路工人因不满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爆发大罢工。李大钊获悉后,立即主持召开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会议,并派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罗章龙等到河南,指导罢工斗争,促使罢工发展成为陇海全线同盟大罢工,并最终取得了完全胜利。曾亲耳聆听过李大钊先生讲学的郑州京汉铁路工人发表《国情宣言》,并用实际行动,积极声援陇海铁路工人罢工。这次罢工使河南工人队伍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和考验,一些优秀工人领袖已具备了入党的条件。随后,罢工主要领导人游天洋经李大钊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12月,中共洛阳党组成立,组长游天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的第一个党组织,为推动和组织河南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赴洛阳利用吴佩孚 推动河南工运发展

  开展工人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中心任务之一。为推动河南工人运动的发展,1922年7-10月,李大钊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三次抵达洛阳,争取当时盘踞洛阳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希望为河南工人运动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

  吴佩孚是直系军阀首领之一,五四运动中他曾发表言论支持学生运动,并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等,给世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共产国际称赞他“是一个较进步的军阀”,是可以争取的对象。美国《时代》杂志亦称吴佩孚为“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有实力的人),他也因此成为亮相该杂志封面的首位中国人。事实上,吴佩孚此时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1922年上半年爆发的第一次直奉战争成就了以曹锟、吴佩孚为代表的直系军阀对北京中央政权的控制。一直以洛阳为大本营的吴佩孚拥兵数十万,仅其直属部队就有五个师和一个混成旅,虽然头衔只是直鲁豫副巡阅使,但实际上直接控制着直隶、陕西、山东、河南、湖北等省地盘。而且此时的中央政府名义上在北京,但其实全国有18个省的督军、总督的代表机构却设在洛阳,时人戏称洛阳为“西宫”,各方政治势力也极度关注这里。一时之间,洛阳成为事实上的北方政治、军事中心。就连在北京的“总统”曹锟也曾慨叹:“只要洛阳打个喷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在国内外舆论的一片叫好声中,吴佩孚野心勃勃,希望联合多种力量,以实现其“武力统一”的“雄心”。他高呼“劳工神圣”的口号,将自己妆扮成工人利益的维护者,企图利用铁路工人的力量实现其狂妄的计划。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内部也有人“以为吴佩孚……和别的卖国军阀不同,而且有力量可以解决时局。”

  在这样背景之下,李大钊决定与吴佩孚接触,争取和利用这个中国当时颇有实力的大军阀,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1922年7月,在同乡老同学、深得吴佩孚信任的幕僚、政务科长白坚武的居中疏通下,李大钊首赴洛阳,这是继6月初与吴保定会谈之后的两人再次见面。鉴于在刚刚结束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铁路工人及时运送兵、粮,帮吴佩孚打了胜仗,吴佩孚曾把自己的肖像制成徽章,赠送给了工人的良好形势,李大钊适时地提出了让吴佩孚“保护劳工”的主张。吴佩孚愉快地接受了李大钊的建议,于月底通电发表了“保护劳工”的四大政治主张。

  1922年9月和10月,李大钊又两次抵达洛阳,会晤吴佩孚,双方就当时中国的政局及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会谈,气氛融洽。李大钊的三次洛阳之行,为河南工人运动和党组织的创建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就在第一次赴洛阳与吴佩孚会谈之后不久,李大钊又建议吴佩孚向京汉、京秦、京绥、陇海、正太、津浦六条铁路派出“密查员”调查交通系(北洋军阀的金融财团兼政治派系,和吴佩孚素有矛盾)及其骨干人物在铁路线上活动情况。吴佩孚欣然同意。李大钊立即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决定选派优秀共产党员以“密查员”的公开身份到铁路线上秘密开展工人运动。因为“密查员”是各路职员最害怕的人,这样一来,共产党员就有了“护身符”、“铁布衫”,不仅能够坐火车免票来往不用花钱,而且每人都有百元以上的薪水,可以弥补党组织活动经费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密查员”不仅“不怕人”而且“使人怕”。这六个“密查员”,经常借所谓密查的机会在各路工人中活动,成为实际上的职工运动特派员,帮助工人组织俱乐部和进行斗争。值得一提的是,党组织利用吴佩孚也希望联合包括中共在内的各方政治力量实现其野心的机会,为方便开展革命工作,往往用偷梁换柱的方式,临时更换“密查员”,不同的工作派不同的抑或说更适合的人选到各铁路沿线开展秘密工作,组织和发动工人,使得革命活动更加便利。在这六条铁路线上,“密查员”们先后成立了十多个工人俱乐部,促进了北方共产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1922年8月,共产党员张昆弟以交通部陇海铁路“密查员”的身份,深入陇海铁路沿线开展革命活动。他在开封车头厂(机床厂)和工人们拉家常、谈生活,深得工人们的信任,并很快和曾是陇海铁路罢工谈判代表、后为陇海铁路总工会副会长的凌必应成为知己。张昆弟向凌必应等工人积极分子宣传党的宗旨和目标,宣传党的“二大”精神,讲解党的最低纲领和党的最高纲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张昆弟在车头厂工人中先后发展凌必应等加入党组织。1922年冬,中共开封车头厂支部建立,隶属中共北方区委员会领导。支部建立后又发展了二十多名党员。工人运动风生水起。不言而喻,在吴佩孚尚未撕下“保护劳工”伪装之前的这段时期,李大钊的积极奔走和斡旋,有力地推动了河南工人运动的发展。

  往开封团结国民军 指导河南工运冲破沉寂

  1923年2月,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遭到吴佩孚的阻挠,总工会毅然决定实行全路总罢工。吴佩孚终于忍耐不住,彻底撕下了伪装,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河南工人运动陷入低潮,党在河南的活动受到很大挫折。

  1924年年底,河南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0月,具有进步思想的将领冯玉祥、胡景翼等发动北京政变,吴佩孚兵败逃离河南;12月中旬,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胡景翼率国民二军进驻河南,在开封就任河南督办。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是十分有利的时机。

  胡景冀对李大钊仰慕已久,之前曾通过多种渠道设法结识了李大钊。此时,中共北方区委为广泛发展统一战线,也开始主动接近冯玉祥、胡景翼及其国民军。胡景翼到河南就任之前,李大钊专门会见了他,并就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支持工农群众运动等对胡景翼提出了希望。12日,胡到达开封。稍事安顿之后,胡就急切地期待孙中山、李大钊能对河南的治理和发展实力等问题给予实质性的帮助。而此时孙中山正在病中。为使河南成为北方国民革命的一个中心地区,12月下旬,李大钊应邀抵达古城开封。

  冬日的开封天气寒冷,但双方会谈的气氛却是热烈的。李大钊同意了胡景翼提出的关于增派苏联专家顾问帮助整顿和加强国民二军以及在苏联援助军火的分配方面给国民二军以倾斜等要求,同时李大钊也再次谴责了吴佩孚枪杀铁路工人的罪行,并情真意切地说,“还是工人力量大”,工人不生产,我们不光不能造枪,还没有办法生活。在开封期间,李大钊还会见了随国民二军到汴工作的共产党员,给大家以极大的鼓舞。胡景翼以后对待工农群众的态度和河南工人运动的开展,确实与李大钊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李大钊的努力,同时为河南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开创党在河南工作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河南党组织的创建工作随即展开,一批共产党员也陆续到达开封开展革命活动。李大钊亲自派北京大学学生、共产党员杨晓初到开封,以河南印花税处帮办的身份为掩护,实际上担任党内交通的工作,定期与李大钊联络和汇报。杨晓初还为以后中共中央特派员王若飞的到来以及李大钊与王若飞的联系,做了大量的工作。李大钊派往开封的另一名共产党员刘天章任国民二军学生营营长。刘、杨等人都是建党初期河南党组织的骨干力量。

  1925年4月,胡因病不治而亡,国民二军原师长岳维峻执掌河南政权。不久岳维峻即发生转向,积极扩张实力,靠拢吴佩孚,消极对待工农运动,冷落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河南形势十分严峻。1925年7月,李大钊再临开封。岳维峻乘机提出要李大钊继续向国民二军派人,以加强其实力。李大钊对岳维峻晓之以利,帮助他认清形势,并要求他继续支持工农运动。此次在开封期间,李大钊还帮助河南党组织解决了部分交通和经费问题,以便利河南工人运动的开展。同时听取了王若飞关于河南党团组织活动情况的汇报,对河南党组织的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国民二军建立统一战线后,中共中央派往河南工作的共产党员即按照中央指示精神,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在没有国民党组织的地方,帮助建立国民党各级地方党部。一时之间,从省城开封到交通枢纽郑州、从豫南信阳到豫北彰德遍地尽插青天白日旗,河南各主要市县党部基本上都由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组成,成为当地领导工农运动和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中心。

  河南工人运动也由“二七惨案”以来的沉寂,逐步走向复苏和高涨。党恢复了京汉铁路总工会和郑州、信阳等河南境内的八个铁路分会,并在焦作煤矿、开封铜元局、陇海铁路、道清铁路等省内大中型工厂建立和恢复了工会组织。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开封、郑州、焦作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9月,党成立了领导河南工人运动的公开机关河南省总工会,进一步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领导全省工人运动的强有力组织。在北伐战争中,京汉、陇海、道清铁路的工人组织铁道大队和交通别动队,为北伐军后方的铁路运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从播火中原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到争取利用吴佩孚推动工运、再到联合国民二军冲破工运沉寂,李大钊为河南工人运动的开展和河南党组织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河南人民将永远牢记革命先驱李大钊伟大、光辉的形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雨中播火中原 乱象里推动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