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结核病综合管理系统成全国典型
10月14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市落幕。会上,作为全国公共卫生服务典型案例之一,深圳市南山区慢性病防治院(以下简称南山慢病院)自主研发的结核病综合管理系统被通报表扬并在全国展览上进行展示。开创公共卫生
智能化服务新模式
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肺结核发病数为86万人左右,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结核病治愈率为90%,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85%治愈率,但结核病防治仍然是公共卫生领域不容忽视的“大难题”。
依托全国高科技企业聚集之区的优势,秉承“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医护少劳累”的理念,南山慢病院率先“破题”——自主研发了以“健享互联”App和网页端为元件且二者信息互通的结核病综合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实现肺结核患者管理高效化、智能化、人性化。
该系统具备远程视频服药管理、不良反应预警系统、随访评估、药品管理、服药提醒、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定位、健康教育和患者管理统计等多项功能,不仅实现了患者远程视频服药管理,促进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变革,同时也是肺结核患者基于GPS技术的居家隔离治疗模式的首创性探索。
改革服务痛点
让2250例患者获益
结核病虽然有免费治疗等国家优惠政策,可对于面对面服药、拿药不方便、患者无法居家隔离等实践中遇到的“痛点”问题,南山区在智能化改革中都进行了重新规划。
两年多来,结核病综合管理系统已在南山区实现全覆盖。据统计,2016年9月至2020年7月,系统登记建档并通过该系统管理2250例患者,其中1400例患者使用健享互联App接受数据跟踪管理。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累计55例患者参与基于GPS技术的居家隔离治疗;其中包括2例耐多药患者,2例单耐药患者。以这两项创新为标志的工作机制、方案及流程均已成熟。
助力脱贫攻坚
共享科技成果
作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核病综合管理系统,也成为南山慢病院健康扶贫的重要力量。医院派出第三党支部先后奔赴广西田阳德宝县、江西省于都县、新疆喀什市和云南贡山县等地区,无偿帮助当地搭建结核病综合管理平台,并提供专业知识、技术工具及防控经验;定期派技术人员去往帮扶地开展平台培训和邀请帮扶地业务骨干来深学习,集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结核病综合管理平台”项目正常运行,并加强相关领域的科研合作。
这也意味着,系统在全国范围内领先实现了患者不必每日去服药点服药,一举解决了隐私暴露、病菌传播、时间冲突、工作效率低下四个难题,基于GPS技术的居家隔离治疗模式属于全球范围内领先,更加有效减少结核病菌传播风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