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伟:铁臂匠心,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来源:光明网从业十余年来,他刻苦钻研,总结出一套易于掌握的“三勤四准五稳”操作法,成长为具有顶级技术水平的挖掘机驾驶员;他潜心精进,通过不断的学习将自己的实战经验和理论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在两米宽的驾驶室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传承匠心,利用自己的工作室开展以师带徒活动,培养着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连云港赣榆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挖掘机操作工刘二伟。
出生于1986年1月,这名80后工人俨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新一代青年展现了现实版“奋斗”故事。中学时,刘二伟因家庭贫困无法继续读书,决定前往东北学习挖掘机技术。然而,刘二伟却对这个冷冰冰的机器迸发出了超乎意料的兴趣,下定决心要将这门技术学好、学精。
年轻的刘二伟已然深知,只有过硬的技术才是工人立足的根本。学习期间,刘二伟像千万名学徒一样,吃了很多苦。白天苦练技术,晚上看工地就睡在车里。为了练好一个动作,他反复研究师父的每一步操作,如何安全高效,如何精准到位。学徒初期,上车机会很少,要得到师傅许可或等师傅休息的时候,才能上去摸两把。刘二伟非常珍惜这样难得的时间,利用一切宝贵的实操机会打牢基本功。
2009年,凭借过硬的技术、踏实的作风,赣榆县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招录他为一名正式员工。正式入行的刘二伟依然不忘初心,带着刻苦学习的韧劲,不断打磨自己的专业技术,迅速成长为具有顶级技术水平的挖掘机驾驶员。如今的刘二伟敢于自信地说:“基本做到人机合一了,说句实话,有时候感觉比手都好使。”在他的眼中,挖掘机如人手一般活动自如,大到挖土、回填,小到投篮、开瓶盖,他都信手拈来。
“他的技术的确让我们佩服,像正常回填绿化土作业,同样的油耗,一般挖掘机手能平100米,刘二伟能平130米。正常装车,一般人用10分钟,刘二伟8分钟就够了。”同事胡艳翔肯定道。
从业十余年来,刘二伟将自己在长期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法。即保养要三勤:勤清洁、勤润滑、勤紧固;挖掘要四准:位置摆放准、旋转空间准、深浅判断准、倾倒高度准;动作要五稳:起步行走稳、坡道重心稳、挖掘倾倒稳、抬臂旋转稳、刹车停靠稳。该操作法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挖掘机的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机械故障和磨损,方便而实用。
通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努力,刘二伟逐渐收获了业内的高度认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颇具含金量的荣誉。2009年首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厦工杯”挖掘机操作单项个人第一名和挖掘机组第一名;2011年被省交通运输厅评选为江苏省交通行业“100人才工程”人选;2013年获江苏省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1月荣登“江苏省好人榜”和“中国好人榜”,4月获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及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获江苏工匠荣誉称号;202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但是,刘二伟并没有就此满足现状。在这个两米宽的驾驶室这一施展抱负的舞台,一次次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梦想。两年前,在全国总工会的推荐下,刘二伟进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进修,学习社会工作学。“到北京进行两年的脱产学习,我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刘二伟说,“以前没有机会学习,现在单位的领导又非常支持我,必须要义无反顾地学好文化知识。只有将自己的实战经验和理论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一个人的格局才能变大,问题才能看得更加透彻。”
如今刘二伟学成归来,继续踏上工程建设第一线,操作起他熟悉的挖掘机。面对当前交通工程建设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重,刘二伟带领他的挖掘机施工团队迎难克险、担当作为,以恒心锻造匠人品格,在“高质发展”的新征程中继续发挥蓝领工人的突击队作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