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内创业思维
建立内创业思维徐小平老师在我的《内创业革命》一书的推荐序上写了一个新东方的故事。他的思维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不是劝你做内创业,说内创业的好处,而是说不做内创业的坏处。
他表示,不做内创业让新东方丢失了100亿美元。
为什么呢?
2002年前后,徐小平到某个省的新东方视察,这个新东方的校长给徐小平提了一个建议,说新东方不能只做针对出国人群的英语培训,这只是小份额的市场,中考、高考才是大份额的市场。徐小平听到后很开心,就回到总部汇报,但是董事会并没有把这个事情当回事,一直没有落地。
他们丢失的100亿美元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他们没有做的事情后来被别人做了,2004年前后北京大学的两个研究生就做了当年那个新东方分校校长提的事,成立了“学而思”,后来改名为“好未来”。
2017年在我写《内创业革命》时,我和徐小平老师查了新东方和学而思的市值,当时新东方不到100亿美元,而学而思也就是好未来,市值超过了100亿美元。
所以,徐小平说:“每一个被称为‘创业者黄埔军校’的企业,原本都有机会发展成为更加美好的公司,而错过孵化好未来机会的新东方,不仅错失市值增长1倍的可能,更给自己塑造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如果你不去做内创业的话,很可能会错失一些增长的机会。
讲这么多我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树立内创业的理念。这里有两种方式帮助大家树立。第一,如果有能力去搭建一个内创业平台,让别人来我们的平台上做内创业,这叫成就内创业;第二,如果没有能力搭建内创业平台,那我们就到别人的内创业平台玩,这叫被内创业成就。
新东方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2017年前后,新东方董事局主席俞敏洪先生写了一本畅销书,书中对内创业这件事做了一个反思:“如果我比这个时代早走一步,在几年前就把他们看作是合作人而不是雇员,新东方的老师可能留在新东方内部创业而不是出去创业。”
我们经常讲企业化的修炼,其实,每个人也都需要修炼,俞敏洪从1994年到2017年,用了23年时间实现了一个认知的突破,虽然时间有些漫长,但还是认识到了内创业的重要性。
我们讲了这么多内创业,那么在什么情况可以做内创业?什么情况下不能做?这也是很多人问我的一个问题,这里我用一个反向思维告诉大家:
第一,如果你的规模太小、没有太多资金是做不了内创业的,你得有冗余资源提供给你的内创业团队。
第二,你的主业不稳定、商业模式不定型、现金流不充裕就不要做内创业,否则不好组织。
第三,一把手领导要跨越心魔,如果一把手非常保守,做事犹豫不决,就不要做内创业。
第四,内创业一定要有托底制度,如果你没有托底制度,下面的人是不敢做这个事。
第五,员工能力一定要达标,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企业的员工都是头脑一热报名做内创业,但最后发现绝大多数员工不适合做内创业,完全是在内耗。
第六,中层、基层管理者以及基层员工不能太保守,很多企业是一把手喊得很响,落地的时候非常的困难,这其实是企业文化的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