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方读你 发表于 2020-11-8 14:02:45

煤棚的变迁

煤棚的变迁
陈顺梅
冬季。室内,宽大的客厅窗明几净,温馨的卧室,干净的厨卫,几盆肉肉植物在窗台安静的吐着绿意,取暖的瓦斯炉在嗤嗤的燃烧着,一股股暖流充盈着屋内的每寸空间,女主人正微笑的织着毛衣,一只毛茸茸的小狗趴在沙发上,耳朵灵动的不时抖动着。室外,一个宽大的广场上各种品牌的私家车整齐的停放着,鳞次栉比的楼房在灰色的冬季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虽然细细的雪花开始飘着,广场周围平整的草坪已已失去了绿意,但是高大的绿植却依然郁郁葱葱,一些红梅、白梅、玉兰花在其中正含苞待放。偶尔,一阵阵鸟儿的低语从林间传来......
曾经,这里是煤棚的栖息地,在矿区的五年环境改造之前,它们是一个沉默的褐色符号,锈迹斑斑。关于对煤棚的记忆,像许多年前矿区袅袅升起的一缕缕炊烟,从我的脑海中渐次浮现了出来,它们曾伴着我的童年一起成长过,经历着矿区发展的风雨。
曾经,在这个矿区,一排排灰色的、矮小的煤棚像一条条身心疲惫的老龙蜷缩着,残喘着,奄奄一息,褐色腐朽的身躯不成规则的蔓延着,与发展中的矿区容貌格格不入。它们,有的顶棚盖着油毛毡,有的搭着瓦砾,有的是砖墙混泥土结构,有的是石头垒成,有零零散散的,有的成排成行的,不过,多数都是以规范成排的居多。
所谓“煤棚”,理所当然是矿上建造的便于矿区职工家属们存放燃煤的小房子。它们的身影,早在建矿初期就开始陆续出现了,在八九十年代甚至是到了二十世纪初,它们的用途不仅仅是用于存放燃煤,而是一直发挥着意想不到的其它作用。就当时,如果哪家将煤棚作为存放燃煤专用,那会被称为“不会过日子,败家!”在矿区工作生活时间比较长的职工都知道。在前些年以前,矿上的职工家属们若能分上一间煤棚,那相当于现在城市里的居民拥有一个单独的车库一样兴奋,想要有一间煤棚,还得托关系呢!分到煤棚的住户,自然想充分发挥它最大的使用价值,于是把它稍加装修,便成了厨房,或是一间小卧室。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常到一位同学家玩耍,她家姊妹四个和父母挤在一套只有三十多个平方的小屋里,全家人到齐后,总是转不开身。她父亲为了缓解住宅的拥挤,便将只有六七个平方的小煤棚经过精心装饰,四壁张贴上五彩斑斓的贴画,便成了一间非常漂亮的小卧室。一间小小的煤棚,缓解了当时住房的紧张,这比起那些油毛毡或是瓦砾盖的小平房不知道要强多少倍。每每一走进同学家的那间煤棚小卧室,一想到那些小平房一到雨天便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场景,就顿时倍感温馨。在那间小小的卧室里,课余之时我常和同学一起听歌,看武侠小说,嬉闹,搞演讲排练,周末更是不想回家,总要等到父母找来才依依不舍的离去。那是我的童年,一个和煤棚亲密接触的童年。
当然,住房空间稍好的自然是把煤棚当做厨房使用了。有一间煤棚真好!临近夜幕降临之时,主妇们便系上围裙,在一排排煤棚前,搬出小凳子排排坐着,一边摘菜,一边拉着家常。煤棚里,煤灶上的火烧的旺旺的,有的炖着猪脚“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飘出一阵阵的肉香,有的温着一壶热茶或是烈酒,那是家庭主妇们为从井下上班安全归来的丈夫、放学回来的孩子们精心准备的丰盛晚餐。随着外出家人的陆续归来,煤棚里便不约而同的奏响锅铲碰撞的交响,就在此时,各种诱人的香味从煤棚里飘出,幸福的味道也在小楼的上空飘荡。就一会儿的功夫,一盘盘喷香的饭菜便端上了煤棚前的小方桌上。 “窜桌”吃饭的现象最常见不过了,这家的女人跑到那家的饭桌上品尝饭菜,谈论着做哪道菜要如何调配味道才鲜美,那家的男人把小凳子挪到邻桌去一起品尝飘香四溢的老白干。尔或,两三家的饭菜端在一起,围成一大桌,大口吃着炒五花肉,啃着排骨,谈笑风生。一个个和煤棚有关联的日子就那样一天天的鲜活流淌着,平常而充满了生气。那时,有一间煤棚,真好!
后来,十八大的春风吹拂着矿区,随着矿区环境改造建设时代的发展,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一个个新建的小区像春笋般生长,职工家家户户早就用上了民用瓦斯气,不再使用燃煤,煤棚然就没有了作用,那些煤棚也不知什么时候被人们遗忘了、搁置着,长满了蜘蛛网、散发着一阵阵的霉味儿,它们在灰色的天宇下,仿佛颤抖着,一个个一尺见方的小窗,玻璃支离破碎,墙体外壳簌簌的剥落下掉,他们挡住了职工家属们的视线,占据了小区规划建设的空间,无形中成了一种障碍。在矿区五年环境改造建设中,一间间煤棚随着那只铁臂的挥舞轰然倒下,一个陈旧的矿区时代随着腾起的尘雾画上了句号,一个崭新的煤矿生活住宅小区向着十九大迈进,洋溢在人民脸上的是幸福的笑容。

姓名:陈顺梅
地址:贵州盘县柏果镇洒基土城矿政科
邮编:553529
电话:1398592556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煤棚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