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兰:致力实现科技强军
我叫杨春兰,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我们所是我国唯一专业从事海军信息化网络通信总体、舰船综合通信系统总体及其主要通信装备研制的国防重点科研单位。我汇报的题目是《坚持自主创新致力实现科技强军》。1987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七二二所,当时我军通信装备水平非常落后,主要以话音通信为主,军用数据通信研究刚刚起步。我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要学习掌握最先进的国防通讯技术。至1999年,我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了3项国防通信预研项目,并在后续装备中得到成功应用。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军的信息化装备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功能性能指标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近年来,我将科研重点放在如何改进提升我军装备性能上。经研究和论证,我发现应用于雷达的相控阵天线技术也可应用于通信,是提高通信网络性能的有效技术手段。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启动了某型装备的改进型研制,我和项目团队经过十年的预研、演示验证、型号研制,目前已逐步在各类平台上形成装备,并将逐步取代第一代装备。
1998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以及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残酷的现实和血淋淋的教训昭示一个基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强国必须强军”。为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关于“我军的信息化建设要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特别是数据链突破”的重要指示,2000年前后海军启动了某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领导决定由我担任其中某型数据链装备主任设计师。我当时就立下军令状:坚决完成任务。
使命在肩,勇者胜。该项目在当时被公认为是该系统的第一个“螃蟹项目”,时间紧、难度大,技术指标要求高,涉及的技术远超出我当时的知识面和技术积累。那些日子,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设计图。我和研发团队不分日夜,常年战斗在试验室和试验场地,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终于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设计方案。2003年成功完成了海上定型试验,按时圆满完成了科研任务,2004年开始列装部队。该通信装备填补了该技术领域的装备空白,缩短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
作为博士生导师,我一直致力于发现和培养有志于科研的优秀年轻人,努力建设一支军工科技人才后备梯队。为了带好项目团队,我根据每个人的特质和潜力,量身定做培养计划,让他们经受全方位的学习和锻炼,成为独当一面的设计骨干。我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年轻技术骨干达30余人,项目研发团队由当初的2人发展到现在近50人,他们是我国科技强军的未来和希望。
30多年来,我们亲眼见证了我军的武器装备从引进技术打基础到自主创新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探海,国产航母和一艘艘中华神舰下水拱卫海疆,军工行业硕果累累、捷报频传。辉煌成就的背后凝聚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军工人的汗水与心血。今天我站在这里,不仅仅代表我个人,更是代表了我们的科研团队,代表了我们七二二所全体职工。
国防装备研制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更是充满坎坷、艰辛,但回望来路,特别是看到经过奋斗、拼搏之后取得的丰硕成果,又充满无比的幸福。我先后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聘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首批技术专家。
成绩代表过去,挑战还在未来。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创新,勤奋工作,扎扎实实搞好新型武器装备研发,为部队提供更多顶用、管用、好用的武器装备,在实现科技强军的追梦路上书写更加壮丽的人生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