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别人摸孩子不是矫情而是保护
生活中,有些人看见别人家的孩子可爱,就喜欢摸摸孩子的头和脸。但孩子对此有何感受?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小学生。“如果有人夸我好看的话,我可以接受,如果有人因为可爱而摸我的话,我接受不了。”“我没办法接受除家人以外的人摸我。”……采访中,孩子们说着对陌生人与自己亲近的反感。本版撰稿 记者 张梦雯不久前,网络上一个孩子因为太可爱被陌生人摸头,妈妈当场发飙的视频引起很多家长关注。济南市槐荫区外海实验学校德育处主任罗莉认为,家长拒绝陌生人触摸自己的孩子,其实是一种对孩子的保护,“孩子不应该被随意触碰。”罗莉表示,每个家长都应充当孩子的保护伞,让孩子意识到任何人都不可以侵犯他们。
孩子被摸头宝妈当场发飙
视频中,引发热议的齐女士是温州市人,当天傍晚,她和婆婆带着宝宝到广场玩。婆婆推着宝宝,她去一旁找空椅,扭头看到一个陌生女子在摸宝宝的头。齐女士立即走过去并生气地说:“我们又不认识,干嘛摸我家孩子,连招呼都不打,你懂不懂礼貌啊”,引来众多人围观。
而被陌生人摸头、摸小脸的孩子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在济南市槐荫区恒新小学,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小学生。一位四年级女孩告诉记者,因为长得可爱,她小时候有过多次被陌生人抱的经历,不过这些都是在妈妈允许的情况下。小女孩说:“现在我有自卫能力了,如果还有人抱我或者摸我,我会很不开心。”
“如果有人夸我好看的话,我可以接受,如果有人因为可爱而摸我的话,我没办法接受”“我没办法接受除家人以外的人摸我,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有理由”……采访中孩子们说着对陌生人与自己亲近的反感。
一位9岁男孩的妈妈胡女士表示,近年一些社会案件的发生,逼着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陌生人,一定要保护自己的身体。胡女士说,虽然难免被冠上“小气”、“矫情”、“过度保护”之类的标签,但是,站在保护孩子、自己和家人的角度上,这种坚持无法让步也不能退缩。
家长拒绝陌生人是保护不是矫情
在济南市槐荫区外海实验学校德育处主任罗莉看来,家长拒绝陌生人触摸自己的孩子,不是矫情和小气的表现,而是一种对孩子的保护。她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每个人也都应该被尊重。“我们作为成年人,不会允许陌生人有意触碰我们,就算这种触碰是源于对我们的喜爱,那也是不允许的。同样的道理,孩子也不应该被随意地触碰,家长作为监护人,应该担负起保护的责任。”
罗莉说,成年人对孩子一些不恰当的“喜欢”,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很大影响。成年人与孩子之间应该保持安全距离,这个成年人的范畴也包括父母、亲戚朋友,而不局限于陌生人。“一些侵犯儿童的案例,很多就是熟人作案。”
罗莉表示,当成年人随意触摸孩子时,孩子起初可能是抗拒的,如果这时候家长或周围的人都不以为意,孩子的认知就会出现问题。“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存在问题,从而产生自我怀疑。有的时候,一些成年人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侵犯,这样的早期经验会对孩子成年以后的生活产生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学业完成、和异性的交往、婚姻质量等。有的甚至因此而心理扭曲,产生报复性心理,发展为反社会人格。”
告诉孩子 友善的人也没有摸他们的权利
家长该如何拒绝别人的热情?或者如何教给孩子拒绝这种热情?罗莉说,在陌生人接近时,家长应该做好预防性隔离,实时保持安全距离,这样可以传达出不喜欢发生接触的信息。如果在不注意的情况下,陌生人已经摸了孩子,家长应该阻止对方再发生这样的行为,而且要表达出自己的不悦,礼貌要求对方向孩子道歉。
罗莉认为,父母的介入,不仅让孩子觉得安全受到保护,也是非常明确地告诉了孩子,不应该让陌生人摸他们,也让孩子明白就算对方行为友善,也没有摸他的权利。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父母在示范如何设定与个人的界线,孩子会学习到相应的内容。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身体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触碰,孩子有权制止任何想要触碰他们身体的人。教会孩子了解身体的隐私部分,让孩子懂得适当的触摸和不当的触摸之间的界限。帮助孩子知道如果发生不好的触碰时,可以找谁得到帮助。”罗莉说,有时候孩子会短暂脱离家长视线,这时候就应该教孩子如何应对,先礼貌拒绝不断靠近的陌生人,如果不能奏效,应该大喊“不要”,并且拼命反抗,这样能迅速获得周围人的关注,家长也能马上来到孩子身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