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0-11-18 10:07:03

到光裕书厅听评弹

□ 张淼 (宝安区文汇学校教师)

苏州姑苏区的观前街是当地最繁华的步行街,其中的光裕书厅是听评弹的好去处。

据资料记载,清代后期是苏州茶馆书场最为繁盛的时候,当时苏州有四家最大的茶馆书场:太监弄的“老义和”、皮市街的“隆畅”、临顿路肖家巷口的“金谷”和宫巷内的“聚来厅”,被称为“四庭柱”。曾被乾隆帝赐书“光前裕后”的光裕社每年还会举行年终会书,盛况空前。从前身算起,保存至今的光裕书厅已有240多年的历史了。

光裕书厅是一栋不大的三层小楼,白色楼体,楼顶用凸起的吊脚屋檐装饰。正大门保留了原来的石质结构,上书“光前裕后”,彰显昔日荣耀。走进大门,是胡乔木先生所书“苏州评弹,中国一绝”八个大字。

走进剧场,只见舞台中央摆着两张用绣花丝绸包裹着的靠背凳子,凳子中间放着一张小方桌,背后则是一扇圆形屏风,上面是白鹭飞舞图。整个舞台布置简洁雅致。舞台下方共分三列八排,可容纳上百人。观看一场一个小时演出的价格为80—380元,茶水免费。因为剧场并不大,可以买80元的门票,完全不影响视听效果。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其中,评话只说不唱,多为一人表演,边说边演,主要讲帝王将相、义侠、公案传奇等;而弹词多为双人表演,又说又唱,弹唱才子佳人、市井风情。我听的演出有评话和弹词,共五个节目,其中最精彩的要算评话《康熙·私访》和弹词《三笑》。

《康熙·私访》表演者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王池良。只见他惊堂木一拍,一人饰演康熙、胡四两角儿,讲康熙微服私访,吃了小商贩胡四18碗糖醋凉粉,却忘了付钱,最后写了张200两银子的欠条了事。王先生演康熙帝的时候手持扇子,显得潇洒倜傥;演胡四的时候用白毛巾擦汗、擦眼泪,显得卑微世俗。讲到精彩处,惊堂木一拍,一个人一张嘴加上三个简单道具,嬉笑怒骂,把整个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可能为了避免语言不通,王先生用了普通话和苏州话共同演绎。在喜马拉雅上有王先生的评话《康熙皇帝》三十回,全部是用苏州话讲的,则真真听不懂了!

弹词《三笑》讲的是风流才子唐伯虎化名华安入无锡华府为奴,在梅亭与秋香邂逅,互诉衷肠的故事,由著名弹词演员陈烽、谢英表演。过程中,两人并不离开座位,女子弹着琵琶,男子拨着三弦,只靠对白、对唱和眉目传情完成表演。这弹词,果然重在弹功和唱词。

整个表演亦庄亦谐,虽然情节简单,但是妙趣横生。坐唱的过程中,男子铿锵,女子柔美,两相呼应,相映成趣,可以和站着唱的东北二人转相媲美。只是这弹词用苏州话唱更软一些,要不怎么叫吴侬软语呢?

演出结束后,评弹表演者并不故意保持神秘,很快走出后台,准备回家,遇到观众想要合影也并不拒绝。门外突然下起了雨,不一会儿,演员们纷纷脱去光鲜的演出服装,换上便服,骑上停在门口的电动车便回家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到光裕书厅听评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