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15分钟不出来自动报警”上热搜 提示公众关注厕所文明
丁慎毅来源:东方网
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日。如厕,看上去是件小事,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部分。所以,#世界厕所日#上了热搜,同时上热搜的还有#上海一公厕15分钟不出来自动报警#。
如厕,被称为“天大的小事”,但成年人每天要上6-8次厕所,一年约2500次,一生大约有3年时间是在厕所度过。随着我国公厕革命的深入,公厕也正在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智慧公厕越来越多涌现。就是一个典型。
厕所革命正从解决内急到丰富内需转变。公厕不再是一个仅仅解决内急的地方,而是一个“放下包袱轻松上阵”的地方。在不少城市的公厕,可以洗把脸、补个妆、方便哺乳,有免费手纸供应,可以听听音乐,免费使用便民箱里配置的针线、药油等,第三卫生间可以为老年人群残疾人群以及小孩的家庭服务,如厕者还可顺便通过智能系统留言,为厕所革命提供合理化建议。这都不应该再视为奢侈的要求。总之,小厕所、大民生,公厕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在上海闵行区颛桥镇鑫都路水文化公园里,一座具备自动、手动报警功能的智慧公厕新近投入运行。据了解,该厕所内安装有报警按钮,如厕者发生意外可选择按钮报警,而系统还能在如厕超过15分钟后自动报警,提醒保洁员及时协助。这样的做法,极具人文关怀意识,特别是对一些老弱病人群体,可谓贴心的服务。
但也有网友表示,建议加一个延长按钮,比如在14分的时候提示按键延长5分钟什么的。毕竟有些时候比较花时间,遇到便秘的或者刷手机忘了时间的岂不是很尴尬,加个延长键可以减少一些乌龙。不过,上海这个公厕已经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一旦报警器响起,保洁员就会在门口喊一下,如果没有反应的话就会展开施救。这就要求一些喜欢蹲厕玩手机的朋友改掉这个坏习惯,一是对身体不好,二是过度占用公共资源,特别是女厕,本来蹲位就不太够用。所以,这也是对文明意识的考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