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搭讪你,小心是个坑
每日新报任悦
“同学,这支笔是你掉的吗?”“同学,你旁边这个座位有人吗?”可能不少大学生,特别是女生,有过这样被搭讪的经历。也有人向往这样的“美丽邂逅”。不过,搭讪你的人,人品怎么样?真实目的是什么?是需要用敏锐的目光去观察,用足够的时间去考验的。特别是如今,人人都可以随手“拍”到你,在陌生的环境,千万别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他搭讪的言语越美妙,越得长点心。
这些天,不少人提醒女生们,有人搭讪你也许不怀好意。话题起因是一位小杨姑娘说起自己“被搭讪”的经历,有男士和她搭讪,要了她的微信号,几天以后她的视频被人放到了网上。这事让小杨非常气愤。她当时并不知道自己被“拍”了,对方也没有经过自己的同意,就把视频放到了公共平台。小杨向平台举报了该账号,虽然对方被封号了,但小杨心里仍然不舒服。而有这样经历的年轻女性并不少,有人搭讪自己,有人在路上给自己来个恶作剧,甚至有人专门设计了情节,没两天视频就被发出来,自己不知道怎么就成了“网红”,而大多数情况还是自己不是被恶搞了,就是成了态度恶劣或是贪图物质享受的“反面典型”。
现在短视频网站上以搭讪为主题的账号很多,共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盈利。有人甚至直接传授搭讪技巧,收费从几百到几千不等。搭讪了女孩儿,还拍了视频,赚了流量,自己“过瘾”了。可被拍的一方很气愤,却又往往很难维权,向平台投诉最多就是对方封号,这个号封了,过几天再开个号。而有人又爱看这类视频,看女孩儿被搭讪的不同表现,居然满足了一些观众的心理需求,于是让这类视频有了流量。而被拍者不仅丢了面子,更重要的是被侵犯了隐私权。
现在,短视频拍起来很方便。有的人甚至形成了一种习惯,不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人空间,都是他们的“片场”。这几天还有一个引起争议的视频:一位钟点工,发布了数百条短视频,记录在雇主家烧饭、清扫、接送雇主家的小朋友等。视频出现过雇主家的很多物品,这些视频一方面让网友认为:钟点工在工作时不务正业,一方面也泄露了雇主家的隐私。
当短视频成了人们生活娱乐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无数人想成为流量主播,或者为名,或者图利,为了有人气,就得拍些吸引眼球的。有些人甚至不顾职业操守,把不应该拍摄的工作场景和服务对象都作为素材;也有人不讲社会公德,什么都拍。怎么才能杜绝“滥拍”,就是依法监督和加大惩治力度,不仅是封号就了事。该承担法律责任的应该一查到底,甚至要对发布的平台给予相应的处罚,才能在审核的过程中更加严格缜密。对于每个人来说,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应该勇敢且及时地用法律保护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