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鹊桥相会"的传说
"七夕. 鹊桥相会"是董永与七仙女还是牛郎织女!
"七夕"即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传说中的鹊桥相会是牛郎织女呢?还是董永与七仙女呢?牛郎织女和董永与七仙女两个传说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呀!
《辞海》中释注:牛郎织女 (1)星名,牛郎 指牵牛星;织女 指织女星。(2)神话人物。从星名衍化而来,织女为天帝孙女,故亦称天孙。长年织造云锦,自嫁与河西牛郎后,织事中断,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相会一次。故事初见于《古诗十九首》。至《荆楚岁时记》,内容有所发展《风俗通》佚文又记织女会牛郎时,乌鹊于天河上为之搭桥,名为"鹊桥″。
《辞海》中释注:董永文学故事人物。《搜神记》载: 董永因无力葬父,卖身为奴,后与天上的织女结为夫妇。织女十天内织锦百匹,使他得以偿债赎身;织毕,遂凌空而去。其事始见于曹植《灵芝篇》,情节略有不同。明传奇《织锦记》即取材于此,地方戏中的《天仙配》亦演这一故事。
综观《辞海》的注释,牛郎织女和董永与七仙女是两个不同的故事,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天仙配″和"牛郎织女"的传说,那么到底这两个传说从历史上看是怎样的呢?
牛郎织女的传说起源是来自古人对星象的观察。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也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说的是织女星不织布,牵牛星也不拉车,这里的"牵牛"和"织女"是指两个星座的名字。到了汉代,牛郎织女开始成为神话传说:"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添加了七夕相会的情节,七月七,牛郎织女二星神当会。
《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载: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牵牛星与织女星之间的相思爱恋已经明朗,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是"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综上所述,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框架基本完成: 牛郎织女是因为天帝的干涉才被迫分离,仙女下嫁凡人逐渐和这个神话传说相结合;凡人可以通过某些机缘巧合与神交流,凡人还能和神相恋,鹊桥相会的是牛郎织女。经过民间广泛的流传,牛郎织女故事发生的地点从天上来到了人间,男主角从神变成了凡人,最后凡人又化作了神;神与神之间的爱情变成了凡人与神的婚姻。
在三国时,牛郎织女的引用多是用来表达爱恋相思之苦,蔡邕《青衣赋》"悲彼牛女,隔于河维",曹
《燕歌行》"牵牛织女遙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牛郎织女的传说又有了更进一步发展。潘岳《西征赋》:"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杜甫《天河》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
三国魏曹植乐府诗《灵芝篇》里也塑造了一个被孝行感动,帮其还债的仙女形象:
" 董永遭家贫,父老天财遗。
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
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
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故事的核心是褒扬董永的"孝"为主,孝是"因"而仙女下嫁是"果"的一部分,后到了东晋时,文人干宝在他的《搜神记》中给了董永"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董永从"感动大汉朝″的"道德模范",成为一个浪漫的"套牛车的汉子"。至此,董永故事与当时相对成熟的牛郎织女传说完美融合。董永与七仙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具有了更强的时代特征:孝道教化。
董永与七仙女传说这个脍炙人口的民间神话故事,从汉代开始便有了记载。以后晋、唐、宋、明、清历代都有改编和补充。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变文、杂剧、传奇、评话、弹词、小曲、地方戏等,无所不有。两千多年来,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电影《天仙配》的放映,广泛传颂至家家户户,其影响非常深远。
黄梅戏《天仙配》经典唱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1955年电影《天仙配》(黄梅戏曲)
剧照 严风英饰七仙女
《天仙配》中的董永,以卖身葬父的孝心感动了天女下凡,与之结为夫妻,为债主织锦顶债。当佣工期满,夫妻二人刚要双双把家还过幸福生活的时候,玉帝强逼这对青年生离死别。这个传说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歌颂了青年男女自主的婚姻。电影《天仙配》,黄梅戏《天仙配》,川剧《槐荫记》都在传统剧本的基础上,从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做了加工整理,使它成了文艺戏曲百花中娇艳的花朵。
黄梅戏《天仙配》剧照
文化部戏曲剧目巡演
说到这里,可以看出,《牛郎织女》和董永.《天仙配》这两个不同的故事,《牛郎织女》早于董永.《天仙配》,董永与七仙女是在牛郎织女之后出现的。
牛郎织女和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让人们傻傻的分不清楚,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女主角都是天上的"织女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载:"织女,天女孙也″,而在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里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曹植称为"神女",干宝《搜神记》自称"天之织女",隋唐时期又将"织女"细化到了"三织女",宋元时进一步发展"三织女"演变为"七仙女"。所以董永遇到的是"七仙女"。织女与七仙女嫁的人不同,结局也不同。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在两岸,只能"脉脉不得语″,他们的感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桥让他们相会,王母娘娘也很无奈,只得允许两人每年七月七日鹊桥相会。而七仙女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夸了青山绿水,还说了耕田织布挑水浇园的分工,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切还没来得及成为现实,就被天帝知道了,传旨叫七仙女午时三刻返回天庭,如有违抗,定派天兵天将捉拿问罪。董永问老槐树,又问土地爷,一点回应也没有,最后,七仙女流着泪和董永约定说,"来年碧桃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说完便跟着天使回仙界了。董永追了几步,然后就扑倒在地上,就再也见不到七仙女了。
2007年电视剧《天仙配》剧照
黄圣依、杨子等主演
另 《天仙配》中的董永是否真有其人?据近代有些人作大胆而谨慎的查考说: 董永在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也有史料记载: 说董永是东汉时期青州千乘县人(今山东博兴),至今《山东通志》、《博兴县志》、《孝感县志》、《汝南县志》、《东台县志》、《鱼台县志》、《乐安县志》等多个县志上都有董永墓和董永祠的记载。山东嘉祥县东汉武氏墓石刻,也有董永的石刻画。画面是: 树下一鹿车,上有小罐。一个老人坐于车上,左手执杖,右手前伸。老人上方刻"永父"二字,其左为董永,右手执农具,回首望父亲。身旁刻"董永,千乘人也"。字上空中有一人,身穿花边衣,肩有翼,其䄂作飞舞状,可能是仙女。这么多的地方,都有董永的传说古迹,说明董永的故事自古以来就在全国各地流传,人们都把他作为了自己家乡的人。
当然了,真实历史中的董永,卖身葬父是实有其事,但并没有和七仙女相遇,遇仙女则是人们的良好愿望。如果非要说董永有神仙相助,那么他的"七仙女"就应该是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期盼流传的"只要孝道,自然会有仙女下凡来嫁给他,过上富足生活。″的愿望, 这已成为百姓们千百年来永远的"天仙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