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66 发表于 2020-12-15 20:47:53

构建“无忧养老”模式精准破解养老难

       来源:经济日报

     从政府为高龄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到改善公办养老机构条件,从引进民营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到为养老机构提供完善供地政策……近年来,广西各地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财政支持、福彩公益金支持等多种方式,筹集养老资金,注入养老产业中,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方面取得成效,群众的养老获得感不断提高。

  进入老龄化:广西养老面临四大难题

  广西1996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是全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的省区之一。广西全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未富先老”“未备而老”特征突出,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已成为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

  常年研究全球养老问题的专家、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毅教授分析认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广西养老面临四大难题:

  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广西卫生健康委在广西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上披露的数据表明,截至2019年底,全区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737.55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4.87%。

  二是老年人口增速快。广西65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496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0%,这一比例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

  三是高龄老人数量多,空巢趋势明显。8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约120万,10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5900人,占全国百岁老人总数的十分之一,在全国排名前三。

  四是养老服务机构和产业“短板”明显。从整体上看,养老服务业发展起点低、底子薄,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亟待满足。

  徐毅说:“广西的老龄化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构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多位一体的养老格局,才能满足全社会对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全面要求。”

  顶层设计打通“任督二脉”

  通过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制度设计”,打通养老产业“社会需求”和“市场运作”以及“政府支持”渠道,加快融资能力和投入渠道建设,这是广西直面老龄化社会,构建“无忧养老”模式的重要做法。

  重点建设专业化养老机构。从2015年起,全面实施“1521”养老服务示范工程,到2020年底前全区将建成100个县级以上专业化、标准化的示范性养老中心,重点发展医养结合护理型床位,解决特困供养人员和经济困难、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率先在全国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评定星级养老机构200家,养老机构入院老年人能力评估实现全覆盖,涌现了一批服务有标准、管理有规范、工作有流程、质量有保证、群众能满意的养老院。

  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北海5个市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区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及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总数超过1000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点覆盖率大幅提高。南宁市积极推进社区居家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试点改革,建成“长者饭堂”50个。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或以奖代补等形式,积极培育、扶持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此同时,各种税费减免和补贴政策,也通过各种渠道落到实处。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养老院在建设过程中,获得南方电网隆林供电局的大力支持,五保户、低保户减免的电费,可以直接从养老院电费消耗中进行扣减。

  广西财政厅筹集资金推动养老发展的目标是解决“钱从哪里来”和“钱往哪里去”。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办公室主任李开林介绍,广西已经初步建立财政支持广西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其中县级以上福利彩票公益金60%以上投入养老服务业发展。2016年—2020年,自治区财政筹措资金约15亿元,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约14亿元,支持全区养老服务业发展。

  在养老领域,彩票公益金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广西民政部门安排彩票公益金补助项目共1128个,安排资金74295.45万元,其中安排补助市县资金70807万元,安排自治区本级资金3488.45万元。各级民政部门按照公益金管理的相关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并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将资金拨付到项目所在单位,确保项目有序推进。补助市县项目1101个,资助金额70807万元的项目中,不少都是养老服务业项目,如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13个,资助金额5200万元;乡镇敬老院维修改造项目49个,资助金额4940万元;养老综合福利设施示范工程项目16个,资助金额9500万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补助项目24个,资助金额2980万元;社会福利机构(养老)维修改造项目28个,资助金额5324.77万元;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及维修补助项目2个,资助金额780万元;民办养老机构补贴项目195个,资助金额2191.9万元等等。

  广西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将养老产业的财政补贴分为个人补贴和机构补贴两个部分,个人补贴主要用于老年人的高龄补贴和养老护理人员的现金补贴,机构补贴主要用于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对养生养老小镇的一次性奖励等。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的一次性建设补贴从2007年的2000—3000元/床增加到现行的3000—5000元/床,在2016年全面建立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制度,针对失能老年人,结合养老机构星级、老年人自理能力等级,区分15个档次给予每人每月60—160元不等的补贴。

  公建民营与民间资本形成“双轨驱动”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南宁市大沙田的广西重阳老年公寓,这是广西自治区民政厅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兴建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如今拥有大沙田、石柱岭、万力、龙屯等4个服务场所。

  重阳公寓办公室主任李晓峰告诉记者,重阳公寓采取“公建民营”的运营管理模式,由广西中医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中医学校)自主经营。公寓占地面积30亩,整个建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建设,是专门为老年人兴建的、现代化的、综合性的、全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环境最好、服务最佳的老年公寓。如今600多张床位按照老人生活自理状况进行安排,老人们在13000多平方米的庭院、23000平方米的楼宇中舒适地享受“夕阳红”。

  李晓峰说:“民政厅通过福利彩票渠道募集的资金中,每年能给重阳公寓的运营补贴为50万元左右。”

  位于南宁市三塘的孝和养老机构,完整的“参观咨询——缴纳定金——提供体检、证件资料——评估护理等级—-——缴纳费用——签订入驻协议书——正式入住”的流程通过公示的形式一目了然。“自理级”“介助级”“介护级”“特级护理”等4个级别、100多条护理细节逐一公布,护理师、护士、医生、药师等名单也均上墙公布。孝和机构负责人吴天春说:“只有详细、完整地公布各种收费标准,才能通过我们完善周到的服务赢得更多老人的信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孝和这样以“民建公助”形式建立的养老机构,近年来每年都能获得福彩公益金补贴,作为机构的运营补贴费用,按照机构规模大小、接收老人数量、服务人员数量等,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

  政府资金投入能力毕竟有限,为解决这一问题,广西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2016年以来,广西先后制定出台“四个办法”(即《广西养老设施公建民营实施办法(试行)》《广西老年人能力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广西养老机构星级评定管理暂行办法》《广西民办养老机构补贴办法》),采取老年人能力评估分类、机构分等级管理、补贴发放实行“双挂钩”等一系列组合措施,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养老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全区公建民营改革养老机构149家,民办养老机构217家,占县级以上养老机构总数的一半以上。

  截至2020年4月,广西全区共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1000多个,全区养老床位总数22.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约30张。全区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72%和46%,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构建“无忧养老”模式精准破解养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