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先进工作者邓标:一名“三怕”仲裁员 法治人社的践行者
一个劳动争议案件,从立案到最后做出裁决,再怎么棘手,无外乎请求事项冗杂、证据材料堆叠、当事人证词繁复等,但对于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如今已是贵州黔西南州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副院长的邓标来说,这些都不怕,大家知道他只怕“三样儿”——一怕老百姓走弯路,二怕老百姓白跑腿,三怕老百姓不信任。http://gz.workercn.cn/html/files/2020-12/16/20201216145440915690344.png
定纷止争 仲裁庭搬到工地上
“赔偿金一分也不可能多给!”公司代表双手抱胸,身子微微后仰,眼神透露着三分恼怒和七分不信任。
“我这手就值这些个钱?”陈尚忠越说越气,连带着一起来公司做工的同村寨的人也跟着左右为难。
……
“啪”的一声,混乱当中,不知道谁的手机被打落在地,现场才得以安静片刻。然而这场持续两个小时的争执,没有让任何人得到满意答案。
2018年10月29日,陈尚忠在黔达建筑有限公司工地做木工,在用电锯切割层板时,左手不慎被锯伤,被鉴定为伤残十级,与黔达公司多次协商未果,双方矛盾越来越尖锐,万般无奈下,陈尚忠找到了当时还是黔西南州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审案庭庭长的邓标。
望着陈尚忠无助的眼神,邓标抿抿嘴没有说话,暗下决心:一定要化解这起可能恶化的纠纷。
厚厚一沓卷宗折来又翻去,笔记本上密密匝匝的小楷晃得人眼晕,邓标逐一捋顺双方当事人无法和解、瞎折腾的根本原因就是互不信任、法律意识不强,解决纠纷第一步必须让他们依法维权、知法懂法。
邓标当即决定,组织巡回仲裁庭审理这个案子,把法律服务送到用人单位,送到工地现场,送到劳动者身边。
摆事实、讲道理,晓以利害;理解万岁、念旧情,平心顺气。第二天现场仲裁进行得很顺利,审判结果让众人心服口服。
“我们连自己有啥权益、哪些权益受到侵害都没有概念。”原本来看热闹的诸多工友,收起身上的不严肃劲儿,主动找到现场工作人员咨询起法律事项。
工伤认定工作,既考量着政策的严肃稳定,也关联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他把老百姓当成自家人,总怕老百姓不懂法,走弯路、瞎折腾,所以工作做得特别细。”邓标的同事不禁感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