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工会10项行动助力“六稳”“六保”
通过线上招聘为6500多名职工提供就业服务,发放500万元的消费卡促进市场回暖,建起17个“货车司机之家”“快递小哥之家”……今年以来,甘肃酒泉市总工会通过10项行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加快形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抓就业,促就业服务提升——
围绕重点行业、企业的招工用工、职工返岗就业难题,酒泉市总工会着力搭建就业服务新平台,切实提升工会就业服务实效。联合市人才中心举办了“爱心送岗位、竭力助复工”线上招聘活动,为2300名职工提供就业对接服务;与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联合开展金秋招聘月活动;通过酒泉市各类网站,工会网站,工会全国就业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推送各类就业信息3250条,发布就业招聘、创业服务、就业培训管理等就业服务信息。全年共举办招聘洽谈会78余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6573人次,网上约谈、网上互动人数、点击人数达到1.8万人。
抓培训,促职业技能素质提高——
针对移民乡镇、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困难职工等重点群体开展精准实名制专项培训,进一步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全年开展各类职工培训、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培训共约3200人(次)。联合酒泉聚馨职业培训中心,开展月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专项培训,年内完成培训从业人员120人(次)目标任务。各乡镇、各企业为有创业意愿的各类职工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创业培训、场地支持等服务。各级工会共为250名以上的农民工和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创业扶持服务。
http://acftu.workercn.cn/html/files/2020-12/15/20201215160517016685249.jpg
抓落实,工会经费全额返还——
认真落实小微企业2020年和2021年工会经费全额返还政策,切实加强与工信、税务等部门协调对接,精准掌握小微企业应缴、已缴工会经费数额等情况,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工会经费收缴台账。持续加强对小微企业工会的财务工作指导,科学制定经费返还流程,实现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应缴尽缴、应返尽返。全年返还小微企业工会经费(筹备金)670户,返回工会经费137.41万元。
抓消费,促市场繁荣回暖——
调动各方资源,系统性、常态化开展工会助力消费系列活动,促进消费回暖、市场繁荣。酒泉肃州区持续开展“工会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发放电子消费劵等方式,共计向全区21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9096位工会会员发放中秋消费券50000张(500万元),鼓励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会员带头消费,繁荣市场,回补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玉门市总工会和邮储银行玉门市支行共同发行工会会员身份普惠卡,持卡会员可在玉门“吃、住、购、娱”等方面的特约服务商家,享受全年八折优惠。酒泉市总工会机关运用好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通过扶贫832平台采购陇南市木耳。
抓互助,促覆盖面持续扩大——
组织发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职工互助保障,对尚未加入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的企事业单位,要求年内加入该保障计划,实现上下一体、协同推进、全面覆盖。积极与上级工会职工保障互助机构沟通对接,完善互助保障办法,广泛发动职工全面参与到医疗互助保障活动中来,努力实现职工利益最大化。截止目前,全市参加互助保障活动的职工4.1万人,共有1055个单位参保,累计赔付1279万元,受益职工达8039人次。
抓稳定,促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充分发挥“12351”职工热线平台的作用,提高工会协调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助力稳定职工队伍、促进企业发展。市总工会聘请正天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每周五坐班开展法律服务。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律宣传,做好来信来访接待和12351维权热线处置工作,实行“零门槛”法律援助服务,接待处置职工信访113人次。全市7个县市区都依托司法等部门,聘请律师团队、心理健康服务专家团队,为企业和职工提供精准公益法律服务,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职工心理健康。积极推动落实舆情处置工作机制、职工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劳动关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力做好预防预警、风险提示、化解处置等工作,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抓帮扶,解困脱困任务全面完成——
加大走访排查力度,高度关注受疫情影响的低收入职工情况、举办疫情生活补助金发放仪式,为18名生活困难职工发放疫情生活补助金。对存在返困致困风险的职工、符合工会困难职工救助条件职工,及时纳入各级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档案,有针对性予以帮扶救助。对19名家庭困难且上大学的职工子女发放金秋助学补助金15.2万元。健全工会常态化帮扶机制,完善多层次的梯度帮扶格局,对深度困难、相对困难、意外致困的不同困难类型职工家庭实施分类帮扶,解决生活、医疗、助学、就业等困难。截止目前,全国级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全面完成。
抓竞赛,职工技能素质显著提高——
围绕助推“六稳”“六保”落实落地,扎实开展职工劳动精神和技术创新,职工技能竞赛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工程劳动竞赛。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开展了“奋进新时代、追梦新征程”为主题的餐饮服务、医疗应急处置、出租车驾驶、电焊、针灸推拿、医院感染与传染病防治、课堂教学、气象服务、路容路貌整修等24个工种项目的全市职工技能大赛活动。全市350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涌现了38名技术能手、81名技术标兵和129名优秀选手,引领全市各级工会培养有技术、能发明、会创造的产业工人大军。
抓协商,集体协商提质增效——
围绕援企稳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重点内容,以“春季要约”行动为抓手,重点推进风电制造、工业化工、酒店餐饮重点行业,聚焦非公企业用工、农民工、试用期职工等重点群体广泛开展集体协商,建立健全职工劳动报酬增减机制,稳定职工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少裁员。全市签订集体合同企业达到1540家。围绕疫情期间女职工特殊权益维护开展协商,单独签订了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企业980个,覆盖女职工15178人,单独签订综合集体合同,签订了女职工权益保护专章或者附件的企业407,覆盖女职工数3617人。组织开展以“安康杯”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安全生产竞赛,推动企业重视职工身心健康,加强安全生产保护,签订劳动安全卫生集体合同。
抓阵地,服务职工提档升级——
择优选树“户外劳动者驿站示范点”,建设实施20个有统一的标识名称、有合理的站点布局、有健全的服务设施、有完善的服务功能、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地图查询功能的“六有”规范化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服务规范化建设工作,制定实施细则,打造工作品牌, 不断增加服务站点数量。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八大群体”建会建家,全市共建立“八大群体”工会组织76个,覆盖职工6315名,共建立“货车司机之家”“快递小哥之家”17个。市上和7个县市区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按照省上规范化建设要求,抓阵地、抓制度、抓服务,全部实现了职工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