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职工体检”成“符号”还需多方发力
防止“职工体检”成“符号”还需多方发力2020人民职场健康管理论坛日前发布的《2020职场健康管理研究报告》显示,职工对健康管理普遍重视,尤其关注就职公司健康产品购买情况。随着年底体检高峰期的到来,记者采访发现,用人单位配置职工体检已经成为普遍趋势,但在体检机构资质、检查标准和企业执行规定上有较大差异,往往成了一种“符号”。(12月21日《工人日报》)
用人单位每年或隔年给职工体检,不仅体现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人性化关爱,也暖心栓人的有效举措。不可否认,劳动者在应聘来单位工作前,都做过身体健康方面的检查。也就是说,劳动者来的时候,身体健康状况是正常的。
然,随着工作环境和生活规律的变化、年龄不断增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身体健康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对此,很多用人单位本着对劳动者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投入一定资金,为职工做各项健康体检。
可现在问题是,用人单位虽然为劳动者花去不菲的体检费,却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正如有记者调查的那样,“在体检机构资质、检查标准和企业执行规定上有较大差异,甚至成了一种‘符号’”。应该说,用人单位花钱为劳动者体检初衷应当值得肯定,但是,为什么没有把“钱花在刀刃上”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在职工体检上没有认真对待,本着“我把钱花了,你把事办了”的原则,最后只能任凭体检医院“良心办事”;另一方面是,职工对自己体检也缺乏责任心。比如:有的职工认为自己身体很强壮,没啥毛病,医生给他体检时,或是走马观花似的用仪器照一照;或是与检查医生随便聊一聊,这样就把体检报告勾勾画画,一切都写“正常”。
事实上,不管是单位组织职工体检,还是自己掏腰包去医院体检,都是为了把身体疾病预防和控制在先,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可由于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多人在体检时感觉良好,体检之后,身体就出现重大状况,甚至有的还因此而贻误最佳医治时机。
所以,笔者认为,防止“职工体检”成“符号”还需多方发力。首先用人单位要严格选择有资质、有责任心、有经验的医疗机构给员工进行体检;特别要对特殊岗位人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病专项体检,对普通岗位进行全员体检,并为他们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其次,企业职工也要本着为自己和家人负责的态度,在体检过程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认真仔细做好项目检查,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复查治疗;此外;医疗机构既然接单揽活,医护人员就应当恪尽职守,严格细致把好职工体检的各个关口,为守护职工健康安全尽心尽责,也为塑造良好的医疗机构形象,进一步拓展市场贡献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