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0-12-22 10:46:29

师徒接心,直下承担

我们从《高僧传》里,也可以看到过去很多的高僧大德,有时同门同辈纵有所争,也是在法上一点就通,一点就破,沟通以后,彼此哈哈一笑。不像弟子们,不惜为法争,甚至演变成意气之争。

有一天,定山禅师与介山禅师同行,定山禅师说:“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意思是说生死中,假如我们的佛性不灭的话,就没有生死。

介山禅师听了以后说:“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也就是在生死中,要是有佛,就不会迷于生死了。

二人争论不已,就问大梅法常禅师,大梅禅师回答:“一青一熟。”这两个问题,一个比较究竟,一个即将究竟。

定山禅师接着问:“哪一个比较究竟?”

大梅禅师就回答说:“青者不问,问者不青。”意思是说,你老是追着问,老是这样计较,就差了那么一点。

所以,介山、定山两位禅师虽然在佛法的悟解上,意境不同,但是经过大德们一指点,他们都能有所体悟。

又如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走在路上,他把脚伸在路的中央。刚好隐峰禅师推着个车子要经过这一条路,到了马祖道一禅师的前面,赶快说:“请你收足。”请把脚收回去,我的车子要过去。

马祖道一禅师回答:“已展不收。”我的脚已经伸出来了,我不会再收回来。

隐峰禅师便说:“你已展不收,我已进不退。”于是就推着车子辗过去。这下子便把马祖禅师的脚辗伤了。后来,马祖禅师回到法堂,拿了一把斧头,对大家说:“刚才是哪一个人把老僧的脚辗断了?请出来。”

隐峰禅师立刻向前,伸出头来,放在斧头的下面,意思是:“你砍吧!”马祖哈哈大笑,反而赞美隐峰禅师能够直下承担,能够勇者不退。

所以,过去的禅师们,有时候,从表面上看,怎么徒弟冒犯师父?其实是师徒接心,是表示直下承担。甚至禅师们彼此之间,看起来好像是纠纷,实际上他们是在论道。这一点我们应该要认识、了解清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师徒接心,直下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