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泉港区总:创新模式为石化产业技能人才成长铺路
中工网讯 石化是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的支柱产业,泉港石化产值占全省石化产值的1/4,已突破1000亿元,连续8年跻身中国化工园区20强。石化产业的全链条布局、集群式发展,离不开一支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产业工人大军。近期以来,泉港区总工会立足区情、聚焦中心,创新推行石化产业技能人才培养“311”模式,通过搭建石化技能人才成长平台,着力补齐石化产业工人成才渠道狭窄、引领提升乏力、激励保障不足等短板,持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以稳就业、稳队伍助力稳产业、稳发展,为泉港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能。建好3个基地,打通技能提升通道。通过企地工会共建共享工作机制,联合福建联合石化公司推行“劳模+基地”模式,打造集“仪器仪表+安全体验+生产培训”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全链条打通技能提升通道。
技能实训基地。依托全国劳模张肇宏创新工作室,在全省首创石油化工行业职工技能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开展仪器仪表等装备技能实操培训。该基地总占地2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人进行理论培训课,100人开展实操训练。目前,拥有一支60多人的教学团队,仪表仪器培训设备69套(台),总价值高达1000余万元;2020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培训55场次,参与职工1000多人次。
安全教育基地。依托省劳模黄小滨安全工作室现有优势资源,联合建立全区石化行业职工安全教育基地,通过“体验+培训”模式,分时段、分批次组织职工参加安全实践活动,有效提升石化行业职工安全技能。目前,该工作室已开设机械伤害等体验项目7个,可举办高空作业、临时用电、现场急救等实操培训项目7个。
生产培训基地。依托市劳模、泉州工匠吴良江创新工作室,利用福建联合石化整条闲置生产线,于今年8月组建生产技能实操培训基地,集培训教学、竞赛比武、应急演练、成果展示等功能为一体,实现对生产模块各流程培训的全覆盖。目前,该基地下设加热炉、压缩机、机泵和综合设备4个培训小组,组织42名新员工参加为期3周的第一期岗前培训,生产培训5场次72人参加。
完善1套机制,源头培育技能人才。积极完善技能竞赛、学历提升和服务保障等一套机制“组合拳”,加速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更好地反哺产业发展。
健全技能竞赛机制。出台《泉港区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管理暂行规定》,建立“集中+分散”的竞赛机制,开展区、镇(街道)、企业多层级竞赛活动,通过层层选拔、集中决赛等方式,广泛组织石化行业工人同台切磋、比拼技艺,在“实战练兵”中发掘和培养一批工匠型、技能型和创新型技术人才。目前,已启动为期1年的石油化工行业大练兵活动,至2020年底,将评出第一阶段包括钳工、电气维修、电气运行和仪表维修4个工种“学习标兵”12名。
探索学历提升机制。积极探索学历提升补助机制,开展全区职工技能“大培训”活动,通过工会自主举办、与企事业单位联办、动员职工自行参与等方式,为企业职工提供便捷培训并给予经费补助,动员一线职工通过电大参与“求学圆梦”学历提升行动,探索与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合作设立产业工人职业教育基地,开展学历提升、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项目,让工人既有技术“底气”,也有学历“本子”。目前,对符合条件的职工将连续3年给予补助,标准为1000元/学年/人,全年计划培训5000人。
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出台《泉港区劳模评选管理办法》,制定“泉港金牌工人”评定方案,每隔3年评选表彰“泉港工匠”,对获评各类先进荣誉的产业工人,积极向上申报优秀人才,及时获得财政奖励以及住房补贴、子女就学等配套政策,让优秀产业工人有上升通道,激发干事创业热情。目前,第一至第五层次人才每人每月可获工作津贴1000~7500元,选择在泉港购房可获补贴3万~80万元;为第一至第三层次人才提供免租金人才公寓。
引领1群劳模,推动技艺心手相承。充分发挥劳模工匠“领头雁”作用,深化“传帮带”,进一步拓宽技能传承的深度和广度,让优秀技能在传承中推动发展、彰显价值。
广搭传承平台。在原有劳模创新工作室基础上,创新组建工匠基地、工匠工作室,以劳模或工匠领衔管理,积极开展业务交流、师徒帮带和技术攻关,传承劳模、工匠优秀技艺,带动青年职工提升技能水平。目前,全区已有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3家、市级5家,工匠工作室和基地6家。
创新传承载体。通过实施劳模、工匠“跨域联带”行动,组建劳模宣讲团、帮扶团,指导劳模、工匠与乡村、企业开展结对帮扶,开展乡村行、企业行等活动,共同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帮助解决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难关。目前,开展进基层宣讲活动10场次,梳理乡村发展意见9条,破解企业技术难题7个,组织“名师带高徒”签约结对14对。
聘请传承专家。发挥工匠人才的技能专长,聘请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工匠担任“兼职讲师”,深入职工培训基地、企业、学校等地开展巡回授课,与青年职工结对子,点对点开展传帮带;参加跨专业、跨职能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协作,指导有创新潜力的团队组建创新工作室,带动更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目前,已聘请担任兼职讲师的石化行业工匠人才5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