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66 发表于 2021-1-2 16:19:40

鲁勇:铁路车间走出的草根发明家

       来源:黑龙江日报
     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在鲁勇这里,却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要撞穿南墙继续走。这股犟劲儿,使仅有高中学历的鲁勇,在工作中迷上了用创新创造来解决难题。
  鲁勇所在工区负责车载电务设备检修,由于车载设备都在机车上,日常练功想模拟检修故障有些耗时耗力,一场模拟训练下来常常需要现场动用很多人配合。因此,鲁勇萌发了自己研究制作一台“智能练功台”的想法。
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21-01/02/20210102080519523239708.png  只有高中的文化底子,把想法付诸实践的困难,不言而喻。那时,鲁勇只能一边学习充实自己,一边扎进发明创造中。
  只要看到与车载系统有关的书,鲁勇就买,有的书实在买不着就借,借不着就跑大学和科研单位求教。那些日子,鲁勇白天坚持上班收集动态数据,晚上回家挑灯夜读,反复推敲控制电路,研究操控方式。3个多月的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做到后半夜,终于在2009年,第一代车载设备智能练功台在他手上诞生了。
  职工在练功台上演练和在机车上演练一模一样,效果非常好。工友们的认可,激发了鲁勇继续投身创新的热情。这些年,他连续创新完成各类技术革新100多项,设计研制各类试验台30多个,为解决一线生产难题作出卓越贡献,填补了国内铁路系统车载专业多项技术空白,科研成果多次获得集团公司QC成果一等奖。
  全工队都是他带出来的骨干
  钻一行,爱一行,精益求精,技艺过人,是鲁勇理解的“工匠精神”。这不仅能在鲁勇不断更新迭代的创新产品上得到体现,也能在他的培训教学中找到答案。
  凭借肯钻研、能吃苦的劲头,鲁勇的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很快就成为技术骨干。一件件好产品,一套套硬功夫使他积攒了丰富经验。
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21-01/02/20210102080519684214748.png  “自己优秀不算什么,只有带动整个工队,甚至是整个车间职工都成为优秀人才,才算是真正的优秀。我们车间党总支书记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鲁勇说。
  为让工友都能成为技术骨干,鲁勇结合实际,创造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学习制度,他的创新和钻研,也应用在了教学上。
  由首席高级工人技师帮带高级工人技师,高级工人技师帮带工人技师,工人技师帮带高级工,以此类推,实现工队全员“有师傅”、全员“是徒弟”,这是“塔式”教学模式;十几年如一日,把每天早8时到9时固定为技术业务学习时间,上大课,所有授课内容都是他亲手制定,中心只有一个,就是提升技术业务能力,这是“雷打不动”的学习制度。
  这些年来,鲁勇的教学成绩斐然。他所在工队已走出高级技师12人、技师15人、高级工26人。
  用更好的成绩回报铁路事业
  为了让鲁勇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加专注技术创新事业,牡丹江电务段创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
http://character.workercn.cn/html/files/2021-01/02/20210102080519801506593.png  工作室包含办公区、学习研讨区、设备研发操作区、成果演示区4个区域,下设实培室、测试室、模拟试验室等活动场所。鲁勇大展拳脚的天地,更加广阔了。
  在鲁勇的带领下,工作室先后编写了多项操作流程标准和故障处理手册,在设备维修、技术创新和职工培训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企业创造了不小的经济效益。
  2016年,工作室被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火车头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与此同时,鲁勇也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省十大工匠、铁路工匠,并被评为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从北京接受表彰归来后,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电务段召开的座谈会上,鲁勇动情地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对我来说是个新起点,我将不负集团公司、段等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嘱托,继续投身到科研创新事业中,一定用更优秀的产品为企业为铁路事业服务。”话毕,现场掌声热烈。
  现场的同事们和鲁勇一样,眼睛里泛着光芒,他们说,有鲁勇这样的榜样在前,新时代铁路人,必定始终奋勇向前,敢于争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勇:铁路车间走出的草根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