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68 发表于 2021-1-6 12:13:33

福建泉港复原30米明代福船 “拔落令”古礼重现

  【解说】福船,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采用“黑舶五青案”船型的传统水密隔舱工艺,曾助郑和驰骋大洋。至今水密隔舱技术仍广泛运用在制船业中。
  【解说】日前,在福建泉州泉港区峰尾渔港造船厂内,随着号子声响起,近30位身着黄衫的“拔手”分列福船两侧,握着大粗麻绳共同发力,将长约30米、深2.15米的大型福船一点点“拔”向岸边。“拔落令”古礼重现,令人仿佛时空穿越。

  【现场同期】
  【同期】泉港区文化馆 馆长 黄嘉辉

  以前的拔落令是纯人工的,从岸上拔下来。这次我们是在传统基础上又加了一些电力的,自动化的东西。拔的时间不会太长,也节省时间,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通过拔落令,大家知道我们这艘船已经建造成功了,接下去就要扬帆起航。

  【解说】泉港区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文化之乡”,其中,作为闽南四大渔业重镇之一的峰尾古镇有着600多年历史。依照黄氏族谱记载,黄氏来到峰尾是源于郑和下西洋召集能工巧匠制作远洋帆船“福船”,而聚集成镇,形成了后来的峰尾黄氏造船世家。

  【解说】现年61岁的黄唐阳是黄氏造船世家传人,也是这艘福船的主要建造者之一。5个多月来,包括黄唐阳在内的10多位造船技艺人共同动手,才最终将此船修复完成。黄唐阳感言,已经30多年没有建造过福船,怕技术会生疏,压力非常大。

  【同期】泉港区峰尾渔港造船厂 厂长 黄唐阳
  一般都是白天要干活,晚上都是睡不了好觉,一弄就是两个月左右,晚上睡一下就要起来泡泡茶,如果你晚上不想好的话,明天工人要问你,领导这个要怎么做,你自己都不懂,你要叫人家要怎么做。压力很大。

  【解说】林配宗是黄唐阳的表弟,也是这艘福船的出资人。他的母亲正是出生于黄氏造船世家。从小耳濡目染的他,有着很深的福船情结。眼见着木质船渐渐被铁质船、钢质船所取代,懂得制造福船的工匠们渐渐老去,林配宗心里五味杂陈。

  【同期】泉港区峰尾镇诚平村 党支部书记 林配宗
  我们的传承人,年纪已经很(大)了,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了,最低的五六十岁。现在木质船,所有的铁钉、桐油灰、木材,还有帆,都是碰到市场上买不到。我们就克服了种种困难,花了几个月时间,耗资几百万,把我们明代的福船1:1复原起来。如果不及时保护,以后就看不到了,福船的真的面貌了。

  【解说】兄弟俩和工匠们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当“拔落令”礼成之时,人们更清晰地看到这艘复刻数百年前记忆的福船。这艘蕴含着家族心血的福船建成后,林配宗的远大构想才正式踏出第一步。

  【同期】泉港区峰尾镇诚平村 党支部书记 林配宗
  这艘船就是供在我们的海边,我们的渔港里面。也可以在海上航行,然后让我们的学生来研学、来体验,我们祖先以前的智慧,水密隔舱福船如何制作,流程、过程整个体现出来。还有一个我们的福船博物馆,也准备想办法把它建设起来。
  记者 柯宁 吴冠标 福建泉州报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泉港复原30米明代福船 “拔落令”古礼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