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1-1-18 17:09:17

电力建设中的平凡“奠基石”匠心为梯 点亮光明

  消瘦的身材,炯炯有神的目光,姚炜始终给人精神充沛的感觉:管线铺设现场有他的身影,混凝土浇筑模具旁他紧盯进度,技术复核、沟通协调一样都不落下,说话利落绝不拖泥带水。“只要他在项目上,摆腿的频率都要比别人快。”身边熟悉姚炜的同事笑着说。

  姚炜是浙江康达建筑有限公司职工,工作十余载,他始终一步一个脚印,凭着勤奋好学、坚韧执着经历一次次挑战,用“初心”和“匠心”铸造品质工程。

  尽责担当

  2015年,杭州地区第一座50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萧浦500千伏变电站工程进入土建收尾和电气安装高峰期,作为项目经理的姚炜首次挑战大土方量混凝土浇筑高挡墙的难题。“10米高的挡墙,混凝土浇筑一旦不够精确,内部就会产生缝隙,电站的结构就存在隐患。”姚炜说。

  为了征服这道“高墙”,姚炜研究起了混凝土特性和浇筑工艺,除了自己看书,还不时地与现场负责具体施工的工人们进行探讨,“长期干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老师傅,他们实际操作经验丰富,这些都是我在书本上学不来的。”问一次不明白就两次三次地请教,直到真正学懂弄通,姚炜才肯罢休。

  在详细了解高挡墙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难点之后,姚炜通过合理安排钢筋捆扎、倒模制作、挡板搭建、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科学编排工人施工的班次间隔,巧妙地在混凝土凝固的临界点,不间断进行浇筑,确保了工程的质量。

  整个项目土建加电气安装用了15个月时间,其中五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这道10米高的混凝土挡墙上。凭借着这种执着和韧劲,姚炜克服了建设中政策处理不畅、设计图纸不全、工期紧张等困难,确保该工程如期投运。

  匠心筑梦

  干工程,必须得有工匠精神,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这是姚炜一直坚守的原则,也是他努力实现的目标。

  2019年,姚炜开始研究装配式变电站工程施工。在前进110千伏变电站工程模块化建设及设计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的思量,姚炜在前期大量测试和论证的基础上,推行采用新技术——一体化免檩墙板。“我是在设计单位给的基础图纸上,加入自己的构想和应用场景,这个过程中反复修改了好多回。”姚炜说,每改一遍都要和设计方、施工方坐下来论证一遍,前前后后大概经历了4轮反复修改,最终才敲定了施工图纸。

  即使是这样严谨的论证,在实际施工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电气化接口以前都是标准的接口设计,按照常规方案施工是没有问题的,可按新的设计思路,就发现接口现在装不上去了。”一个周末,姚炜难得有点空闲,刚开车回到家里,一个电话就被施工人员叫回了工地,“这样的往返是常态,都习惯了。”

  凭借着这份工匠精神,姚炜与项目团队全力打造合理有序的施工组织、扎实稳健的技术管理、工艺优良的施工成品、务实进取的施工队伍,得到了业主、监理的一致好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电力建设中的平凡“奠基石”匠心为梯 点亮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