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总推进家政服务员入会“三部曲”
来源:工人日报“加入工会组织,让我们找到了温暖的、可以依靠的‘家’。有了工会这个‘娘家人’,我们维权有了‘主心骨’,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也得到了有力支持。”白银市家政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张艳道出了家政服务员的共同心声。
2020年下半年以来,白银市总工会强势推进家政服务员建会入会工作,先后成立了32个基层工会、3个工会联合会,吸收13847万名家政服务员入会。同时,在家政服务员广泛开展素质提升行动,涌现出1名省级技术能手、21名省级技术标兵和16名市级技术能手、46名技术标兵。
建家入会不仅提升家政服务员的归属感,也在促进全市家政服务业消除短板、提质扩容中发挥了工会组织的作为。
想家——变“等进门”为“领进门”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护老”“育小”为特点的家政服务业在白银方兴未艾,但家政服务公司大都“散小低乱”,给从业人员介绍工作后收取中介费;由于没有建立劳动关系,不能给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应有的培训,更不能缴纳社保;家政服务人员大多数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两非一无”身份的尴尬,让她们整体地位不高、收入待遇偏低、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缺乏职业发展空间。
农村妇女王凤莲到白银已经3年了,只能从事保洁、烹饪、保姆等低端家政工作,一年的收入除去食宿费用外,就所剩无几。像王凤莲这样的家政服务人员每天还得在汽车站的劳务“晨市”上寻找活计;孕产妇护理、婴幼儿照料、老人陪护等技能较高、需求量更大的工作,将她们拒之门外。社会上对家政服务业的概念含糊不清,对家政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政府服务管理存在行业监管和服务机制不全问题,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维权机制不健全,法制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白银市家政协会会长郝志成表示:“中介制家政使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实现和保护,同时带来家政服务质量难保障、纠纷难调解等一系列问题。”
靖远县新东方培训学校工会主席牛国强说:“如今,家庭服务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在这个行业中拥有一席之地,站稳脚跟,必须成立工会组织”。
据统计,到2020年7月,白银市家政企业建立工会的只有8家,家政服务员入会仅有1869人,建会入会任重道远。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理解家政行业,从培育大产业角度推进家政业高质量发展,从解民忧惠民生层面高度重视家政工作”,白银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兆永认为,要解决家政服务人员“找不到”、家政企业“不规范”、客户“不满意”问题,“必须敞开工会大门。变‘等进门’为‘领进门’,更好地服务八大群体,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彰显工会组织的担当作为”。
建家——建好一个大大的“家”
一场为家政服务人员建家活动,在白银市拉开了帷幕。
2020年7月初,白银市总工会联合市商务局就全市家政服务企业分布、规模、从业人员状况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全市共有家政服务企业74家,与家政服务有关的培训机构、劳务公司283家,家政从业人员近2万人。
7月20日,市总工会和市商务局联合下发《在全市家政服务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通知》,建会图谱+挂图作战 “两图工作法”,“先易后难、先大后小、以点带面”的工作原则,力求把家政行业的职工群众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使工会成为她们愿意依靠的组织,使她们成为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深厚社会基础。
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对摸排的家政公司和单位,市县工会两级联动,双管齐下。市总工会组织部3名工作人员联系包干74家家政企业,逐个电话动员建会;县区工会对74家企业和283个单位“拉网式”走访,按照见人见面见思想的原则,逐家上门指导建会;工作中,发送《八大群体入会一册通》《非公企业建会须知》册页和《工会组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传单;市总工会的建会宣传列入白银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成立大会、甘肃省家政服务信用体系建设暨家政扶贫工作白银片区培训班的议程。由此,在全市形成了“法律法规必须建、经费返回应该建、维权服务宜早建、严格程序规范建”的宣传氛围和舆论导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