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ufeng0299 发表于 2021-1-22 12:17:21

劳保模拟卷(三)解析

01
单选题
1.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实为考察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公务员、参公管理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农村劳动者、现役军人、家庭保姆等不适用劳动法,故排除B项。
2.参考答案D。【解析】工资总额由六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的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因病、工伤、产假、定期休假、婚丧假、停工学习等支付的工资。因此ABC项为一般情况下支付的工资,D项为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3.参考答案A。【解析】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用人单位不得以证券、实物等形式替代工资,故A错误。C项,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资应当在15天内发放,用人单位一周一结行为合法。
4.参考答案D。【解析】A项,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以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故A错。B项,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支付300%的工资,而非补休。C项,工资只能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
5.参考答案B。【解析】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才属于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故B项错误。
6.参考答案D。【解析】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属于劳动合同的补充条款
7.参考答案D。【解析】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不是选择参加。
8.参考答案B。【解析】A项,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B项,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三天告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C项,试用期条款属于补充条款,非必备条款。D项,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未约定劳动合同期限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9.参考答案C。【解析】《劳动合同法》59、60条规定,劳务派遣协议一档约定派遣岗位、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故ABD项错误。
10.参考答案D。【解析】ABC项属于视同工伤情形。
11.参考答案B。
12.参考答案C。【解析】用人单位应当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按照贡山保险待遇支付劳动者。
13.参考答案D。【解析】个人账户不可提前支取。
14.参考答案B。【解析】A项不属于非因劳动者本人意愿中断就业,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C项,失业期间的医疗保险费用从失业保险金中缴纳;D项,工作满10年的,最长可享受24个月的失业保险待遇。
15.参考答案:A。


02
多项选择题
1.参考答案:ABC
2.参考答案:ABD 【解析】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重新就业的、应征服兵役的、移居境外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提供的培训的,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3.参考答案:ABCD 【解析】A项,《劳动合同法》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聘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B项,属于性别歧视;C项,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妇女属于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限制情形;D项,《工会法》第3条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4.参考答案:ABD 【解析】劳动法42条规定,特殊情况下延长工作时间不受加班规定的限制,包括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5.参考答案:AB 【解析】A项,劳动合同法19条规定,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因此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B项,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三日告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C项D项符合用人单位依据39条过失性接触劳动合同的规定,正确。


03
判断分析题
1.参考答案:错误。劳动法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除外。
2.参考答案:错误。劳动争议调解方式中,协商、调解、和解都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参考答案:错误。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开始建立,甲自2008年3月10日开始工作,故甲与该企业自3月10日开始建立劳动关系。
4.参考答案:正确。根据《劳动合同法》42条规定,劳动者在本单位还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属于用人单位非过失性辞退或经济性裁员的限制情形,但该规定不可对抗39条的过失性解除。王某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符合39条情形,用人单位根据39条解除劳动合同不受42条规定的约束。
5.参考答案:错误。《社会保险法》53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因此职工无论男女都要参保生育保险,单位应当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无需缴纳。


04
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生存权保障原则,生存权保障是社会保障法的最基本原则。
(2)普遍性原则,指社会保障的适用范围包括所有社会成员。
(3)可持续原则,即要求社会保险基金实现收支平衡,实现自我发展。
(4)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如国家建立我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5)强制性原则,指凡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参保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2.参考答案:
概念:社会保障指国家立法强制规定,并以国家最为给付义务主体,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等情形时基于物质或服务帮助,旨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水平、是现实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的制度。
特点:1.安全性 2.强制性 3.社会性 4.互助性

3.参考答案:
(1)目的不同:劳动同合同意在明确拉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促进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利益;集体合同旨在规范和改善劳动关系,依法保护和促进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整体的利益。
(2)当事人不同:劳动合同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当事人为工会、工会团体或劳动者代表与用人单位或其团体。
(3)合同内容不同:劳动合同主要涉及单个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内容,集体合同涉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整体的关系。
(4)生效条件不同:劳动合同自当事人依法订立即生效,集体合同还需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并自其收到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无异议才生效。
(5)期限不同:劳动合同包括无固定期限、固定期限和已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集体合同均为固定期限合同。

4.参考答案:
(1)工资法定货币支付规则:只能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
(2)工资定期支付规则: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每月至少支付一次。
(3)工资支付凭据: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录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间、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被查。
(4)直接支付规则:工资应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能的可由其近亲属或委托他人代领。
(5)足额支付规则:除非法定情况,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的工资。


05
论述题
参考答案:参见教材P85页表格。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阶段以及未签订合同的原因不同,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
第一阶段,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宽限期,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负有诚信协商、订立劳动合同的义务。该阶段内,若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劳动者,与劳动者补定书面劳动合同;若由于劳动者的原因导致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第二阶段,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此时若因为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补定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未履行该义务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1款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若由于劳动者的原因导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第三阶段,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后: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后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负有与劳动者补定书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


06
案例题
参考答案:
(1)正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王某还在试用期内,因而只需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无需说明理由。
(2)不应该给与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只有是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本案中,是王某主动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因而不能获得经济补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劳保模拟卷(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