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光—煤海深处的“匠人”
来源:工人日报他是一名技工学校毕业的煤矿工人,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煤炭行业技术创新能手,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晨光”工作室的领头人,他还是2016年度煤炭行业唯一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走进中南海,接受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亲切接见的“工人院士”,他就是晋煤集团成庄矿高级技师张晨光。
勤学习钻技术,挽回企业损失
张晨光对机电技术有着超出常人的兴趣和痴迷,工作中一心扑在机电工岗位上,边学边干,孜孜以求,几乎把全部工资都用来购买各类机电书籍和资料,并自主学习PLC可编程控制器技术。针对矿井发展中出现的各类机电技术难题,总是冲在最前面,并把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攻克难题当成了一种人生乐趣。1997年,成庄矿国外引进的2750米长的主提升皮带运输系统变频器发生故障,整条皮带无法启动运行,矿井生产顿时陷入停滞。联系国外专家修理,最快也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到矿,这就意味着整个矿井都要停产,以每天两万吨产量计算,一天就损失上千万元。紧急关头,张晨光主动请缨,在大家一致质疑的目光中,仅用一个晚上就完成了修理任务,皮带恢复正常运转,让随后赶来的外国专家都惊叹不已,为矿井挽回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坚持创新创效,成就“亿元矿工”
2013年以来,煤炭市场进入严冬!减人提效、降本增效成为了众多煤炭企业生存下去的重要途径。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张晨光义无反顾地扛起了破解难题、创新创效的大旗。张晨光先后组织多项矿井电气自动化升级改造、机电设备更新换代和矿井机电系统优化设计。自主实现EEP仿真试验平台的制作,节省1000万元的培训和设备资金;自主实现实时监控综采煤量的改进,创造间接经济效益1000万元;井下盘区皮带双系统双电源改造,节约设备更新改造费用和创收800万元;自主实现运行工区集控机房自动化控制,节省开发费用1000万元……近年来,张晨光带领他的团队组织开展矿井自动化升级改造十余项,完成各类技术创新30余项,多项获国家专利和国际先进水平,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1.44亿。与此同时,他组织研发的“皮带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井下皮带的地面远程控制,减少井下17部皮带的85个岗位共计138名岗位工人,仅人工成本每年节约1380万。该项成果在全集团推广,每年仅节约人工成本上亿元,为企业破难前行闯出了一条活路。
独创特色培训,培养“蓝领精英”
为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张晨光一边坚持函授和自学,提升个人理论水平;一边结合岗位实践自主编撰《矿井维修电工开关类》、《矿井维修电工控制类》等一整套50余万字的实用教材,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四步培训法”,即:每期学员培训过程中,第一步开展基础培训,第二步学习故障处理,第三步学员角色互换,第四步进行内部比武。这一培训法为晋煤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近千人,更辐射到全省,影响到全行业,慕名而来进行交流学习的企业络绎不绝。在张晨光的指导下晋煤集团古书院矿学员孔刚在山西省煤炭系统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第三名;学员焦海峰、王琨分别在“晋煤杯”第四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取得第一名和第七名的优秀成绩;2012年江苏淮安杯全国职业技术学院大赛,张晨光带的徒弟取得了7个第一名、5个第二名和3个第三名的好成绩。同时,他的徒弟纷纷在古书院矿、凤凰山矿、寺河二号井、赵庄矿等各矿相继成立6家“大师工作室”,并获得省部级“大师工作室”的荣誉称号,为晋煤集团培养了一批“蓝领精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