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1-2-6 10:34:59

让“全民阅读”成为一起战“疫”的意外收获

阅读不只是浏览,学习需要静下心来。由于疫情防控,“逼得”许多人不得不闭门读书。尽管这只能算特殊条件下的“副产品”,但却可能是一份意外收获。体验一下读书的乐趣,并且在今后的日子里倡导更多的人读书,营造更浓的读书风气,岂不是一桩好事。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不时看到好友间推荐新书的帖子,说是“今年春节长假,不能旅游,不便聚集,甚至不好意思串门,那就静心读几本书吧”。于是,想到了关于阅读的话题。

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不仅居家在本地的人们减少了非必要的活动、应酬,而且越来越多的“游子”也积极响应留在工作地过年的倡议。这么多人的春节长假如何度过,成了公共话题,也引起了高层的重视。为此,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各地政府、工会组织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为安排人民群众度过一个“不一样”的春节长假尽心竭力。

在诸多安排中,我们都看到了有关“阅读”的内容:中办国办的《通知》提出,鼓励“低风险地区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公园、体育场等公共活动空间,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保障开放时间,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北京市总工会策划开展的“安全防疫做在前,快快乐乐过大年”系列主题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向一线劳动者赠送包含图书、期刊、电子阅读卡等组成的“新春文化包”……可见,提倡阅读和营造阅读氛围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

国民阅读关乎国民素质,为此,国家出台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相关立法也在推进中。人们扩大知识领域,提升自身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捷径,就是持续、广泛的阅读。书刊杂志所载,很多都是各种知识的结晶,阅读就是学习,可以使我们尽快地、更多地了解或借鉴他人的经验、总结,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乃至工作能力。所以,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国民日常有读书习惯的人数之少,平均阅读率远低于世界文化强国水平的现实,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不相称,引领高品质的全民阅读、建成“书香中国”任重道远。

人们为什么不读书?多数人的回答是:“没有时间。”果真是工作、生活太紧张,挤掉了读书时间吗?不尽然。君不见,在所有公共交通空间,无论何时何地,十之八九的人都在捧着手机刷屏,可谓“抓紧时间阅读”。读什么呢?虽然不能妄加揣测,但稍加注意,刷抖音、打游戏、看八卦的不在少数,真正读有价值图书的不多。这样的场景,该如何解释“没有阅读时间”呢?

有人说,随着网络的普及、发达,网络阅读方兴未艾,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因此不能说阅读率下降了。的确,现在许多年轻人是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但是,网络阅读带来的碎片化、庞杂化问题,却不能不令人怀疑某些“知识”的完整性、正确性乃至价值观,会不会误人子弟?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许多人本来已经有限的阅读,还日趋实用、功利,也弱化了阅读品位、情趣和质量。

阅读不只是浏览,学习需要静下心来。由于疫情防控,“逼得”许多人不得不闭门读书。尽管这只能算特殊条件下的“副产品”,但却可能是一份意外收获。体验一下读书的乐趣,并且在今后的日子里,倡导更多的人读书,营造更浓的读书风气,岂不是一桩好事。

□张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全民阅读”成为一起战“疫”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