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的组织变革:人人都是变革的参与者
近些年,变革浪潮席卷全网,不管是身处高层的管理者,还是一线的普通员工,都深刻感受到公司业务和组织变革所带来的冲击。不论你是否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也不管你是否真正理解其中的要义,变革已是势在必行。业务在变,组织在变,我们每位员工的心态也要转变。本期为大家带来文化大家谈之“变革心态篇”。一、坦诚沟通
在变革中,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要有开放、坦诚的沟通态度,不管遇到了什么问题,大家只有从积极正面的态度和公司整体利益出发进行沟通,才能推动变革落地。
凌震文(集团CHO):公司今年的组织变革,可以说是顺丰20多年来经历的最大一次变革。过去我们是用同一张大网在开展业务,现在我们划分成了五个不同的事业群,那么首先大家在认识上不要把它们看成是全新的、陌生的事业群,因为这些事业群的业务其实早就存在,只是现在公司从战略的角度把事业群的定位理得更清楚,以便于它们更加灵活地开展业务。
组织变革后,各事业群、各部门之间需要紧密的协作,需要充分的沟通。我们要与别人合作完成一项工作,沟通是必须的。在沟通时一切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而不是仅仅把问题抛给对方。沟通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达到信任,大家最终都是为了帮助顺丰的业务发展。
另外,沟通还要有机制保障。我们要建立机制、创造机会来保障沟通的效果。比如说跨部门的例会,项目的节点会、沟通会等。举例说,凤凰项目一直以来都是各部门同时参与的,为什么它进行得非常好?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且通过充分的沟通来解决问题。
在沟通的基础上,我认为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要打破本位主义,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只看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要看在整个顺丰业务的价值链上所产生的作用。如果大家都有这个大局观,再加上积极主动沟通的心态和有效的沟通机制,我相信一切问题都好解决。
陈庆麟(集团CSO):在变革中,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希望每一个员工都可以一起来努力。首先,在每一次变革中,肯定有很大的挑战,大家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希望大家以一种正面的思维,去拥抱这次变革。第二,在这次变革中,虽然我们分了不同的事业群,但我们还是一个公司,有统一的发展战略,彼此之间要很好地协作。
还有一点,我们非常关注在变革中大家遇到的挑战,我们很想听到大家的声音。所以我们希望大家有一个开放、坦诚的态度,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向领导层或者集团反映。大家只有从公司整体的思维出发,加上开放的沟通渠道,最终才能推动变革落地。
二、放空自己
新老员工之间的融合,就像一支球队,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不论是新队员还是老队员,即使是再大牌的球星,也都要放空自己,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使团队变得更加强大。
李胜(顺丰航空总裁):顺丰发展这么多年形成了一些惯性,所谓惯性就是经验,经验就会成为一个“天花板”。翻过去了,天花板就会成为你的基础,使你更上一层楼;翻不过去,经验就真正成为了天花板,它会制约你往上跳,这是我们最大的矛盾。
我们很多管理者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比较实用主义,也非常了解顺丰,但是面对未来新的模式的挑战,会有一些惯性思维,包括我自己。同时,对于一些新的商业模式的理解,包括互联网思维的欠缺,都会导致我们回到实用的经验主义,对于新生事物要么就是接受太慢,要么就会有一些排斥,这对于顺丰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李东起(商业事业群CEO):我们过去是行业“老大”,这个意识根深蒂固,因此我们在开放包容方面是有些问题的。我们缺乏除快递以外的其他业务的基因,所以要成功,就必须从外面引入大量的人才,并充分地信任。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讲究底层决策,大胆尝试,快速迭代,讲究快速变化和分享,如果固步自封,什么都靠自己培养和单干,我认为这是低效率的。
凌震文:大家经常谈到新老员工的融合,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我们顺丰的老员工如何更快地接受新事物,要积极接纳新人带来的一些新想法、新知识,要有好奇心,才能更多地去学习别人身上你不具备的知识和经验。
同样,对于新同事来说,也不要用固有的思维模式看问题(比如自认为来自某某大公司,就以为自己的做法一定更高明),要有清零的心态。新同事来到顺丰,要学习这家有着22年底蕴的公司到底为什么能走到今天,她的优势在哪里,她的文化传承是怎样的,哪些地方是要去适应的,哪些地方需要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慢慢改变。
在任何一个团队里,都有“新”和“老”的搭配。就像一支球队,球队里有老队员也有新队员,新队员可能原来就是球星,老队员里面也有球星,但是大家都不要有球星的架子,要互相适应、磨合。我们企业文化团队可以在新老员工的磨合上多组织一些分享会、座谈会等等,也可以建立一种“传帮带”的机制——老员工带新员工不一定局限于工作本身,也可以是带新员工更多地去了解公司的文化环境。我相信这样会让新老员工的融合越来越顺畅,团队也会变得越来越健康。
三、具有主人翁精神
在任何时候,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要有自我驱动意识。每个人都应该独立地去思考和判断,创造性地去工作,而不只是被动地去执行上司的意志。作为管理者则要以身作则,重视员工反馈的问题,积极去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并且还能主动地为公司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田民(顺丰科技负责人):我认为主人翁精神还有待增强,这种主人翁精神就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公司,把公司当作自己心爱的“家”一样,真心实意地爱护家里的一花一树。个别同事主人翁意识不强,以一种“打工者”的心态对待工作。我认为在这方面,还需要管理层以身作则,以一点一滴的言行去影响每一个人。
凌震文:在每一次变革中,管理者的作用都非常关键。他们是团队的领军人物,假如他们都打退堂鼓了,传达出消极的情绪,那就没有办法让团队拧成一股绳,去面对、解决变革中所遇到的问题。每一位管理者都要以主人翁的心态,做一名助力公司变革的文化大使,要去收集、解决和反馈问题,尽量在自己的层面把问题疏导解决,或者把这些问题集中反馈到公司更高管理层,并且还能给出一些适当的建议。
龚涛(仓配物流事业群CMO):我认为在任何时候,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要有自我驱动意识,包括在平时沟通过程中,打破职能分工的约束,全面地看问题,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问题;还包括在上下层级之间,如何让每个人都能独立地思考、判断,而不只是在执行长官的意志。
但是就目前来说,敢做决定的人不多,有时我在布置一项工作时会告诉大家“我要怎么做”,但我更想要的是“你是什么看法”,员工要有自己独立的业务判断,哪怕错了也没关系,至少你有判断,我们才知道差异点在哪里,才能继续讨论,才能达成共识。说到底,这也是主人翁心态的体现。
光放长远,把心胸放宽广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相信,顺丰的明天一定更精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