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新年 勿忘安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希望的象征,也是亲朋好友共聚、尽兴贺岁的喜庆佳节。喜庆祥和的欢乐气氛中,不管是居家还是外出都存在安全隐患,还要留心防火、防盗。这里为您准备了一份春节安全防范攻略,帮您避开这些不愉快的事儿。预防跌倒
在浓浓的年味里,适当参加节庆活动可愉悦身心,有利于老年人健康。但在参加节庆活动时,一定要预防跌倒。特别是老年人视觉、触觉能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直立性低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等急慢性疾病可致头晕、步态不稳、平衡功能失调、虚弱、视觉或意识障碍而诱发跌倒。
要预防某些老年性疾病致头晕目眩而跌倒;合理用药治疗疾病;预防平衡功能障碍、听视觉障碍所致跌倒。居家时家里的地面材料要防滑、平整、干燥,厕所、洗漱间浴室铺设的防滑垫、地毯铺设要平整。腿脚不便的老人家里应在卫生间、浴室、走廊安装扶手,电话或呼救器放在方便易取处,室内照明充足但不刺眼。
提防烫伤
天冷的时候,有的家庭可能会使用取暖器或者火炉来取暖,宝宝可能会好奇而去触摸,从而引起宝宝被烫伤。另外,如果将热菜、热汤或热水瓶放在宝宝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方的话,宝宝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会被烫伤。
如果是小面积烫伤,可在流动的自来水下冲洗伤口,至少冲洗15分钟以上;在冷水下用剪刀剪去创面周围的衣服;脱下创面周围的衣服,冷水下浸泡30分钟以上;使用烧烫伤乳膏。如果出现水泡,建议前往医院处理。
吸入异物
每年春节,各家年货里少不了糖果、糕点、瓜子、花生,这些可常是儿童误吸入气管的“危险食物”。据调查,儿童中有97%的气管异物是由于进食误吸入气管引起,其中80%的儿童是因为进食瓜子仁、花生米等坚果类食物。孩子被卡,家长应把孩子头朝下横抱,让上身低于臀部,再在背部用力拍击,帮助孩子把异物咳出。
被鱼刺、鸡骨、鸭骨卡住食管或喉管时,不要用饭团硬咽,也不要用手抠,咽和抠都会造成骨头、鱼刺刺向更深处,甚至刺破食道,刺到相邻的血管造成出血,或引起感染,应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
安全用火
养成良好用火习惯,不要随意乱丢烟蒂和火柴梗;液化气、煤炉等有明火的灶具应有单独场所,使用时应保持通风,并与可燃物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离;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人员来处理。
火灾发生切莫惊慌,迅速拨打119,讲清起火地址、燃烧物质等,报警越早损失越小。在火灾现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沿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安全出口爬行撤离,头部尽量贴近地面,千万不要盲目跟从人流,切莫乘坐普通电梯。若被烟火围困无法逃离,应尽量待在阳台、窗口等地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
注意防盗
春节近在眼前,大家也都在为过年置办张罗,购物出行的需求也大大增多,不法分子也在蠢蠢欲动。多数案件的发生都是盗贼利用门窗防盗网,伪装成各种入户工作人员试探,或技术性开锁入户,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防盗。
出门和睡觉前都要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并将防盗门反锁。家里无人时不要打开窗户,入户关门时不要忘记将门锁上,防止尾随。不轻易给陌生人开门,外出时清理门口传单或标记。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需存放得当,可放在银行,避免全部放在家里。
外出时,钱包和物品随身携带,并保持在自己视线范围内。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分开保管,不要放在一起。对陌生人保持警惕,不吃、喝陌生人给的食物,不委托陌生人帮忙看管物品。
安全用电
这个时节天干物燥,本来就是火灾高发期,加上春节人们用电量增加,火灾等安全事故隐患加大。
保证电器有足够的散热条件,不要在电视机、空调、电脑、电暖器、冰箱等周围放置窗帘、衣物、书籍等可燃物品;切勿同时使用几种功率大的电器,以免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经常查看电器线路有无破损、短路、接触不良等故障,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