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拥有企业的思想权?
领教导言“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能力在思想上成长的企业会有多么伟大的成长结果。”企业如人一般,也有其思想,包含着信仰、使命、价值观、生存哲学等,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所在。
企业的思想权如灵魂一般的存在,那么,该掌握在谁的手里呢?是CEO吗,是企业的精神领袖吗,还是每一个人?
1929 年,在跌荡起伏的近代历史中,似乎并没有发生特别大的标志性的历史性事件。但在这一年的岁末,在福建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可以说对党甚至对中国的意义都非同小可。
为什么会有这次会议呢?其实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期间队伍在 8 月份还经历了一次失败的进攻。此时军队信心受挫,凝聚力涣散,而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还聚集了相当一部分的流寇,导致党内矛盾愈发突出。于是,谁能成为党的最终领导人,未来该建立一支什么样性质的队伍,该如何领导好这支武装队伍,成为摆在共产党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古田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确立了毛的核心领导地位,并且确定了党未来的使命——就是中共不是一个武装组织,而是一个以武装为手段的政治组织,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中国。
对于流寇来说,武装只是一个手段;对于军阀来说,武装既是手段,也是结果。谈不上任何的政治诉求,很难长久下去,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利益组织,没有使命。但是,对于党来讲,从古田开始,就有了使命,它就是要走出一条区别于流寇和军阀的道路,真正围绕这次会议确立的使命走下去。
你看,当党有了使命,就会用使命去思考一切。历史也证明,这条怀揣着光荣与使命的蜕变之路让党一直走到现在。也正因为如此独特的历史意义,马云曾经带着阿里高管去了一次古田,去年 6 月份带着二百多位湖畔学员去了一次古田,这也是我思考的起点。
我们到底应该向古田学习什么?
在古田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大家都很兴奋,甚至认为每个公司都该有一次“古田会议”,大家坐在一起深刻地开一次会,明确公司的使命,似乎这样能走得更加长远。我自己也毫不否认古田会议对中共的重要意义,以及古田会议精神对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启示。
但是,结果并不是你想要,开完会也不能立马找到一个完美的使命,它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最初都是看到某一个机会,先干了再说,大都是没有一个使命、愿景或价值观的。我们没有看到一家公司是先有价值观和使命再创业的吧?所以,这是一个寻觅的过程。找到了,你会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一个好的方向,它会激励你,指引你;找不到,也不用太过焦虑,让“找”的过程本身,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还有一种是老板只想赚钱,没想过企业的使命这回事儿,或者只是“跟风”,别人有,我也得有,于是老板拍脑袋决定。这其实是一种没有大局观、小富即安的思想。即便一个企业没有使命并不用特别焦虑,这也不是每个公司都需要,可如果你想成长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找到自己使命依然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古田会议就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区别于一般团体的组织,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是很有必要去寻找并确立组织的使命和价值观的。所以作为创业者,我们最好能想清楚组织为什么要存在,它的使命到底是什么。我们要变成有使命感的组织,要逐步形成自己的使命、价值观和信仰。因为一个组织要发展不应该只看结果,或者它的规模发展有多快,一个企业实力的增长更要包含这些:信仰、价值观、团队、企业哲学等等。如果没有这些思想性的东西,不太可能变成一个真正成长的企业,你也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能力在思想上成长的企业会有多么伟大的成长结果。
谁应该拥有企业的思想权?
既然思想性的东西这么重要,下一个问题是,在确立的过程中,我们要像古田会议一样用思想来统一整个公司的发展吗?
很多人会说,思想权是企业最重要的权利和责任,应该是灵魂性的存在,所以必须在CEO或者创始人手里,不能乱。还有人说,华为的任正非当然是我们的企业领袖,他可能并不怎么管公司的具体业务,但他在华为拥有的最至高无上的权力就是思想权。
马云可能也有类似的作用。尽管他在六年前提出卸任 CEO,去年提出不做董事长,但是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心中,阿里的灵魂依然是马云,好像不管是他的主观还是我们客观上,马云都对阿里这个庞大的组织有唯一的思想权。
不置可否的是,这两家公司都很伟大。可我依然隐约觉得,如果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的思想权仅仅属于一个人,哪怕是属于英明伟大的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领袖,似乎也是不对的。
从一个刚毕业的职场小白到企业的中层高层,每个人其实都是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的。我在跟企业不同层面的人打交道的时候,发现他们其实都非常关心自己组织的发展,关心企业发展的好坏安危,对自己企业出现的问题忧心忡忡,甚至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而作为领导,也许你可以禁锢一个人的行为,禁锢一个人的言语,但是你没有办法禁锢他的思想。当你禁锢之后,也许就变成了假话,你只知道他表面的话,很难知道他心里的真实想法。即便你很厉害,你可以提出一个高屋建瓴的东西,如果他内心不认同,可能也只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制度的压力,薪酬的压力暂时性地放弃。但是他们真正放弃了吗?
尤其是如今的科技公司聚集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且都有血有肉有思想,他们更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思想。如果高科技公司的精英们真的放弃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精英选择放弃自己的思想权,老板说的都是对的,如果一个公司已经变成了这样,这个公司会有可持续的创造力吗?
我觉得首先它带来的就是公司创造力的极大缩减。“我们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理解它,解读它,把它执行到位,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好像一个企业的组织就变成了一个英明领袖在上面思考,所有人迅速领会他的意图,并且把它执行到位,这就是一个完美的有思想、又有执行力的组织。
从人性的角度说,我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应该也不能够让员工放弃自己的思想权。因为,一个真正有创造力,一个真正的人并不会愿意放弃自己的思想权,成为一个没有思考的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