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伴我成长
1963年的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主席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雷锋,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始终是亿万中国人心灵深处的光辉榜样。我最早知道雷锋是上小学一年级,那时候在敖汉旗的一个小山村上学,老师给我们教的第一首歌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其实,刚开始不知道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可以肯定老师让我们学习的人一定是个大英雄,所以那时候就是梦想着长大了当雷锋一样的英雄。
在我10岁那年,爸爸带着我去县城赶集,当我们走到新华书店门口时,我拽着大字不识几个的爸爸走了进去,在我的苦苦哀求下,爸爸决定奢侈一次,把准备给我买馒头的钱为我买了本《雷锋》的小人书。在书中我从新认识了这个新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民的好“儿子”,他用一生所作所为诠释了怎样为人民服务。从此,雷锋的精神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
我每天都早早的来到村东的小学校,擦黑板,打扫教室,打扫校园,参加学校或班中开展的义务劳动。秋收季节,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帮生产队拨荞麦、挖土豆、捡谷穗,我们边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边像雷锋那样干活不怕脏、不怕累,有一股使不出、用不完的精神气。
记得有一次,我在村子的路口捡到一毛钱,等了半天也没人来找,就又跑到学校交给了老师,来回往返的路程就五、六里。可我一点也没觉得累,因为受到了老师表扬的滋味甭提有多爽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家连温饱问题都未能解决,经常吃上顿没下顿的,可有一年的端午节,生产队每家分了二斤白面,母亲破例蒸了顿馒头,我也分到了两个,而我却没舍得吃,悄悄地给队里的五保户齐奶奶送了去。
中学了,年龄也涨了,学雷锋的事也多起来了。记得最多的是,每到三月学校团委组织我们到各公路沿线去植树。我们举着红旗,带着水桶,拿着铁锨,去植树,还在乡团委会的组织下到里敬老院打扫卫生,给老人理发,整理床铺,洗衣服……
青年时代的我满怀对未来憧憬和奋斗的热情踏上了风水沟矿山这片黑金沃土,刚上班那几天,朋友们都劝我,换份工作吧,这个工作苦累脏险。对此,我淡淡一笑说:“当职业选择了你的时候,就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工作不分贵贱,不论大小,都是为社会作贡献,都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在千米井下,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穿着不变的矿衣,乘着摇晃的猴车,背着沉重的工具在狭长漆黑的巷道里,用勤劳的双手奋力拼搏着。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三十年的韶华在时间悄无声息的流转中逝去,我把青春和热血都抛洒在千米井下,一条条巷道燃烧了我的激情热血,记录了我当年的酸辛,盛载着我的眼泪和汗水,也见证了我的成长足迹,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留在地层深处。留下的只有如同黑白底片的回忆。
回想40多年的人生历程,是雷锋的吃苦奉献精神塑造了我,使我能用更自觉的意愿,更顽强的力量,去战胜一切困难。雷锋精神恰如一颗饱满的种子在我心中发芽生根,我用生命的沃土、清泉将她培植、灌溉,如今她已在我的心中长成为一颗参天大树,而无数人心中的大树盘根错节,便形成了广袤的森林,这森林的绿荫时刻感召我们“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中去”,不断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境界对待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将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融入致力矿山建设的洪流中去。(董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