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该如何保护听力吗
据国际相关部门统计显示,全球大约有4.66亿人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5%,其中3400万是儿童;据估计,到2050年全球将有9亿多人出现残疾性听力损失;全球11亿年轻人(年龄在12至35岁之间)由于暴露于娱乐环境中的噪音而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耳朵如此的重要,但是你真的了解自己的耳朵吗?你知道该如何保护听力吗?
家长要关注新生儿的
“每一个细节”
“我们可能觉得听力损伤或者听力残疾和我们相距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听觉植入科主任徐磊这样说。
今年两岁的豆豆(化名)乖巧可爱,不过,最近豆豆的父母却有了一件烦心事。“出生时,我们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却发现他好像‘听不见’。”孩子爸爸叹了一口气。后来,经过系统的检查发现,孩子是先天性听力损失。
徐磊说,好在症状发现的早,孩子可以通过佩戴人工耳蜗的方法进行对听力的弥补,然后由专业医生为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力争让孩子接近与正常人的交流水平。
徐磊说,现在很多人有种误解,认为听力损失是中老年人的事,其实不然。听力损失,是人类全生命周期都需要警惕的一种疾病,有些耳聋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就注定了。随着医学科学地不断进步,遗传检验医学的发展,为了不发生这样的遗憾,爸爸妈妈需要孕前进行遗传咨询、胚胎植入前诊断和产前诊断。
徐磊表示,新生儿需要做听力筛查,包括初筛、复筛和诊断性筛查。高危新生儿,如早产、高胆红素血症、耳聋综合症、有家族史、面部畸形、孕母宫内感染、缺氧窒息史、脑膜炎等患儿更需要尽早明确听力损伤,关注听力变化。
听力损失不是老年人“专属”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不规律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一种不明原因的耳聋即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对于城市人口。主要是与当代社会生活及工作节奏增加,加班熬夜生活不规律,情绪焦虑的比例增加有关。此外,非职业噪声性耳聋的危险也不容忽视,种类繁多的电子设备,长时间使用耳机,高分贝强度的现场音乐会和聚会等正在成为年轻人的听力杀手。
徐磊说:“佩戴耳机听歌曲,这无可厚非,但需要正确认知用耳卫生常识,比如不能长时间听歌、不能大声音听歌等。有时候,在噪杂的环境中,为了让耳朵听得清楚,人们会加大音量,这样就会对耳朵造成双重损伤。”
关于最常见的老年人听力损失问题,徐磊说,老年性耳聋是人体的自然衰老表现,虽然不可避免,但是也绝不能坐视不管。近年来人们发现,有部分老人的听力损失也与遗传基因有关,现在产前诊断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耳聋不是简单的个体问题,老年人会因为耳聋而和家庭成员及社会生活疏远,会产生孤僻,抑郁,情绪暴躁,多疑等心理病变反应,并且耳聋会成为早老性痴呆的诱因之一。但老年人们也不用过度担心,要养成和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管控慢性疾病、保持情绪平稳;如果发生了老年性聋,可以借助人工听觉技术改善听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必要时,一定要咨询耳科医生进行诊断与干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