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68 发表于 2021-3-11 00:53:31

中建股份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指挥部工会打造百变“职工小家”

  中工网讯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一线员工来说,项目工地就是一个流动的“家”。在这个“家”里,员工最大的愿望就是:努力时,有领导关注;困惑时,有导师指引;烦闷时,有同事唠嗑;疲惫时,有处释放,困苦时,有组织帮扶以及小目标有实现平台。而这一切中建股份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指挥部工会通过建设职工的“幸福小家”让一线工人的愿望得以实现。

  据了解,中建股份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一期工程是全国首个落地的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采用“BOT+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总投资200亿,项目总包指挥部以中建五局为主体成立,全线12个标段分别由中建系统七个工程局共同参与建设。其中,指挥部员工有近50%为中建外部新引进,呈现学历层次高,且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的特点,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企业文化、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碰撞,加之有近60%的员工家在外地,文化融合、团队建设、氛围营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该项目指挥部工会瞄准职工幸福指数目标,以“幸福小家”建设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充满创意与活力的建家之路。

  立“家”规,以长效机制保障践行“娘家人”责任

  据介绍,该指挥部工会积极践行企业“信•和”文化,依法规范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推动工会各项工作落实到基层,不断增强工会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高基层工会组织的整体工作水平,创建规范、和谐、温暖、平安、创新的“五型”职工之家,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该指挥部工会还坚持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认真做好《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三大合同”文本的签订履约工作,确保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一系列惠民制度的落地。同时,建立员工诉求收集和反馈机制,有效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做好职工利益诉求的代言人,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构建“360党群工作模式”,“我们根据项目周期短、项目部人员来源广、文化多元化、组织接口多等特性,构建‘360党群工作模式’。” 据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指挥部工会立足党、工、团三大组织建设,从党建组织、工会工作、文化建设、纪检监察、宣传工作、青年工作等六个工作维度着手,锁定N个“0”目标值,设计搭建接口,把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文化理念及员工职业发展相关制度的落地执行与员工的知情、期望、愿景进行搭接,通过考核评价体系和员工满意度测评,保障建家运行品质,让员工由内而外对企业和组织产生信任感、依赖感。

  树“家”风,以正确价值导向让职工更有尊严

  享誉全国的先进楷模“大姐书记”、“大姐主席”陈超英出自中建五局,“超英精神”被誉为“与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一样,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据了解,该项目部通过引导职工建功立业的“超英杯”劳动竞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职工“三创”工作室、关爱帮扶的“超英爱心基金”、关注员工精神需求的“超英爱心疏导室”、职工社团组织活动的“信和工社”、建设“五型”职工之家的“信和之家”等工会服务管理创新的六大品牌,发挥品牌功能性作用,找寻符合企业人文背景、工会组织功能再造、满足员工需求的最佳契合点,为员工提供一个多元立体、系统科学、有效持续的服务,提升工会工作科学化水平,将“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落到实处,有效解决工会工作“虚”、“实”结合问题。

  而“拓展幸福空间”作为中国建筑的企业使命,恪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营造平等、尊重的组织气氛,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依据员工的不同需求搭建发展平台也是应尽之责。

  中建五局系列人才培养机制和环境为建家注入了新内涵和动能,如都江堰三角法则、青苗计划、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七成定律”、“金条+老虎”等机制,在企业人才梯队衔接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发力助力。同时,“超英杯”劳动竞赛、“超英爱心基金”、“超英爱心疏导室”、职工“三创”工作室、“信和之家”、“信和工社”等建家服务管理品牌工作。“这让工会助力员工成长成才端口前置,为人才的培训、培养和人才的发现、挖掘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成为企业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的重要载体,形成有效的人才供给链。”
此外,该公司在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上,坚持实行“政治上同对待、工作上同要求、利益上同收获、素质上同提高、生活上同关心”的农民工“五同”原则,把关爱农民工,践行“五同”原则作为工会的一项抓手性工作来做。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联合工会、开办农民工夜校以及为农民工送温暖、送健康、送书香等,关注农民工诉求和生活需要,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减缓高强度工作带来的压力和疲倦,农民工技能大比武、农民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成为了农民工朋友提升自我,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平台,让农民工融入企业,融入企业的文化氛围中,让农民工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

  建“家”园,以实体场所让职工更幸福
  “基于组织特性、人员构成等特点,指挥部着手分析职工需求,并明确:以创规范、和谐、温暖、平安、创新“五型”家园为着力点,致力于团队融合。”该指挥部工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力求为全线职工群众搭建一个交流互动、风采展示,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载体平台。依托现有办公场地,搭设了“一校六室”活动场所,即“信和学堂分校、党群活动室、职工”三创工作室、“超英爱心疏导室”、职工图书室、幸福小家、爱心妈咪小屋,以此满足职工多元化需求。

  “一校六室”充分融入“三创”思维搭建,功能百变。例如,“世界咖啡”基地,在场地内,通过营造好友们聚在一起喝咖啡聊天的情境和氛围,让背景各异、观念不一的人能够围坐在一起,进行心无挂碍的轻松交流和畅谈;“读书分享基地”,现有图书均来自指挥部员工的推荐和捐赠,且每个人都分享了推荐图书的理由,后续职工图书室的书籍,也都将采用员工推荐的形式来补充,并且将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微课小基地”,在场所内,移动式写字椅、小黑板、便携式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只要你有灵感,随时可以来一堂“微课”,知识共享……

  “一校六室”的布设,从设计、采购到每一处的装饰装修,均由指挥部员工亲自参与操作,且所采购物品物美价廉。有职工说:“在这样一个百变‘职工小家’活动场地,职工们可以找到解决多种诉求的渠道和方式,也为领导干部加强职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平台,以‘小价钱’花出‘大幸福’。”

  据悉,一直以来,该指挥部工会积极创新建家之路,在突破传统的同时,基于根植于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来自五湖四海员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家”的建设注入一股新能量,搭建了一个职工群众交口称赞的百变小“家”,让职工群众对“家”的归属感不断提升,家的温度高了,幸福的味道浓了。(记者郑荣俊 通讯员王雨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建股份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指挥部工会打造百变“职工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