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当“拖油瓶”的依旧是国企体制
当“拖油瓶”的依旧是国企体制韩建平
笔者不同意当下因为国企利润相对提高,就可称国企通过改革已经脱离困境的论断。更不同意当年国企举步维艰的局面是因为职工福利过高而造成的。
至于《拖垮国企的不是别人正是国企职工》这一文章,更有失偏颇。仅仅是停留是在问题的表象上,其表象背后,还有国企机制的原因。不管是国企的低工资、高福利制度还是接班务工制度,乃至职工福利吃垮企业的论断,都不能自成一体,站稳脚跟。
应当承认改革前,国企职工的收入低,但是,福利并没有那么高。接班制度产生的原因则是“上山下乡”劳动力缺失,乃至要求作为党的群众基础的工人阶级“根红苗正”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而进一步推断出,职工福利吃垮企业的论断更是不能成立的。企业要想成立,运营,就必须给职工一定的福利和待遇。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制度下,任何一个法律体系下,都应该规定的企业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不管企业是共有私有,只要劳动者付出劳动,就应该享有相应的回报。无力承担这份责任,难以生产经营的企业,说明其自身的经营机制有问题,不符合发展规律,按照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就该被历史所淘汰。我们不能因为它是国企,就让它活下去;更不能因为它是国企,就可以否认其应该对职工负有的责任。再者,历史的发展趋势也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改革开放,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企的改革也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为什么我们要这么改?因为这样改革,正确,能够让企业起死回生。反观之,以前国企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很显然,是社会机制,国企自身发展机制,当然,也包括用人机制,福利机制等多方原因造成的。
而且,依照笔者看来,当下国企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取得了一些丰厚的利润,但是,这些所有成就并非国企改革自身因素造成的。国企的成就得益于整个中国个改开发的结果,更得益于国企改革过程中,中国政府长期的、多方面的投入和输血。也正是这样,当下的国企表面上欣欣向荣,其背后还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企业产权,尤其是大型上市公司的产权模糊问题;利润分配不均,是否利润上缴国有的问题;管理机制是否国际化接轨,如何接轨的问题;市场规则与国有垄断矛盾冲突等问题。这些都是国企改革尚未解答的机制问题,也是影响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中国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现在再讨论曾经是不是职工拖垮了国企,俨然是个伪命题,不值一提;应当研究和讨论的更有广阔的问题很多。解决和研究这些问题才更具现实意义。 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写得不错。 向您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