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1-3-16 09:45:00

用钉钉子精神“电”亮人生之路

      他,曾经是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只会维修普通设备;他,现在是一名工匠,高精尖技术得心应手;他,还是一名师者,甘为沃土广育桃李。他就是来自沂蒙革命老区临沂的全国劳动模范、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职工邱峰。
  1985年,邱峰刚调入临工集团时,还是一个只有22岁的小伙子,虽然已经有4年工作经验,但也只是会维修普通机床设备和更换零部件,使他能够对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安装调试和维修得心应手,到能够为高精尖设备的 “大脑”——电路板作 (做) “手术”的超越自我、不断成长,还得从一次 “刺痛”说起。
  上世纪90年代,临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英国、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引进了一批焊接机器人、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设备,这些设备设计复杂、精密度高,从安装、调试到后期的维修当时全部都由外国专家完成。有一次,外国专家在安装调试设备时,闻讯赶来的邱峰想观摩学习一下,但对方却一个劲地摆手,脸上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就是这样一个手势和表情,深深地刺痛了邱峰的内心,在那一刻,他就暗下决心,要学习和掌握更加高端的业务知识,不再受这 “窝囊气”。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全是英文的设备说明书对于高中学历的邱峰来说,成了他前进路上的拦路虎,但是他没有退却,借了一本《英汉词典》,对着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就这样,他工作间隙拆设备练技术,下班回家看资料学知识,几乎达到了 “痴迷”的程度,办公室里、家里堆满了 《无线电》、 《电子技术》等书报杂志,学习成了他唯一的 “业余爱好”。
  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邱峰终于打破了外国设备维修的 “潜规则”,专业水平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他说: “对数控设备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机器人、加工中心这些出了问题,不用再请外国专家来,我们自己就能搞定了!”他在临工的十几年间,仅此一项就为临工节约了上千万元的维修费。
  2005年,公司整体搬迁到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十台高精尖端设备需要重新安装、调试,如果请外国专家,初步估算最起码需要800万元。 “交给我们,保证完成任务!”邱峰向公司立下 “军令状”。邱峰和同事们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每台设备的搬迁、安装和调试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半年后,设备搬迁圆满完成。
  传统的工程机械生产过程中,笨重的零部件需要借助燃油叉车搬运配送,既需要人工成本,叉车尾气也容易污染环境。邱峰和他的同事们就瞄准了这一方向,向全自动、低成本、无污染的磁导航自动搬运车 (AGV)展开了攻关。2015年,首批载重量一吨的AGV小车研制成功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成功研发了载重量三吨、可以跨车间运行的室外重载AGV,一举荣获2016年度山东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紧接着,邱峰他们马不停蹄地完成了 “电力、油罐、锅炉、供气站自动监控”等创新成果数十项,为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2年,山东临工成立了 “邱峰劳模创新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深入开展各项技改攻关和创新研究,培养了10多名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技术骨干,取得了100多项创新成果。
  30载风雨不辍、砥砺奋进,邱峰用这股劲、这颗心和这个胸怀,书写了刻苦钻研、创新求进的厚重人生。他先后被评为沂蒙工匠、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山东省首席技师、齐鲁大工匠、全国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陈怡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用钉钉子精神“电”亮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