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党代表在职场上的分量和责任”
来源:中工网连续三届担任武汉铁路局党代表的芦小军,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党代表在职场上的分量,也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
1995年12月,高中毕业的芦小军光荣入伍,在绿色军营里摸爬滚打,练就一身过硬军事技术本领,不到一年时间他的各项训练指标都走在同龄战友前列,并在连队团支部担任职务。“当兵就要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时刻冲在前列。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要专一,否则都将一事无成。”部队入党介绍人黄秀竹给芦小军的寄语,成为了芦小军的座右铭。
1997年12月,芦小军被广空航空某部评为“优秀士兵”,嘉奖一次;1998年12月嘉奖一次。1999年7月1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部队复员,2001年参加铁路工作。
“我是部队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就应该关心身边有困难的工友。在荣誉面前不争功、在利益面前不计较、在困难面前不躲闪、在责任面前不推卸。”父亲过去在工作中常说的话,入党后的芦小军才真正从内心深处理解并认同。
在入党介绍人和父亲的影响下,芦小军进入铁路工作20年来,参与防止的行车、调车作业各种事故苗头118起,先后评为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先进(生产)者”5次,连续3届担任武汉局党代表,4年被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父亲是我一生的榜样”
芦小军父亲芦如意1976年铁道兵转业,分配到原湖北襄樊铁路分局六里坪车务段谷城站担任副站长。
芦小军清楚地记得,1986年那年他8岁,谷城站区交付第一栋住宅楼,车站仅有8套房子的名额,实际报名人数达到32户,条条框框筛选后,他父亲名下分配到一套楼层好、面积大、朝向不错的新楼房,参加报名的大部分职工都被淘汰。在分房会上,芦小军的父亲听到还有很多职工一大家人挤在10多平米的小屋里,无房户还有不少,心想自己家住着40多平米的平房,比起没有房子的职工来说好得多,于是就主动提出把这套福利房让给更需要的职工。
芦小军的母亲周运生知道这件事情后,在家里和丈夫大闹一场,“我们一家5口人,两个姑娘和一个儿子一天天长大,都挤在这个小屋子里,房子让出去了,我们家的住房困难怎么办?”母亲周运生摔着家里东西嚷嚷道。芦小军回忆说,为这事好长一段时间妈妈都不让父亲回家,父亲只好住在车站值班室。后来,爸爸总是找机会跟妈妈讲部队里的事情:“好多战友为修建铁路都牺牲了,我能活下来,还有工作,比起他们我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再说我是部队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在分房面前岂能和群众去争抢?你们没有当过兵的人,不了解我们的战友情和对党的感情。”一个个党史故事,灌输到周运生耳朵里......最后妈妈拗不过爸爸,还是让父亲回家住了。
“每每想起父亲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都会激起我内心深处的一份责任。”芦小军说。由于他勤奋好学,业务精湛。2015年车站计划抽调他代表单位参加国铁集团组织的业务技能大赛,他便找到组织坚决要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后来新分配的不到两年的新职工徐猛代表他参加了比赛,获得全路第三名的好成绩,徐猛技能工资增加了3档,并转岗提干。他的老婆任秋芳知道这事后和芦小军理论:“你天天一心扑在工作上,回家就抱着业务书籍,为的不就是能有这样机会吗?”夫妻冷战了好一阵子。车站党支部书记冉义书扳着指头给芦小军数着,“芦小军入路20多年来,至少有6次机会参加上级单位组织业务技能比赛机会,他全都拱手让给了学历高的年轻人。”芦小军说:“要把有学历的年轻人留下来,事业才能发展;给他们创造机会,未来他们就是单位的骨干和栋梁。”
芦小军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有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芦小军从事调车员工作,一干就是20年。
今年44岁的芦小军是班组年龄最大的一个,也是党龄最长的一个。“调车作业是铁路上最艰苦的工种,也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但是只要用心干,有过硬技术本领就不会出事。”芦小军说。
谷城车站是襄渝东线上一个二等客货运站,月调车作业1500勾以上,挂运、对货位、排列站顺,月均达到3000多个车皮。芦小军担任这个车站运转四班调车长,作业期间随着他的一个个指令,车站所有车皮货物装卸、对货位、挂运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时刻把工友放在心上
调车作业全部在室外工作,不分刮风下雨,昼夜不间断。作业中不仅要手脚麻利,干净利落,还需要有超前预想和安全研判。芦小军身为调车长,每次接班都会提前半小时到现场,实地查看停留车位置、防留措施,揭挂上标注是否与现场吻合,干活时做到心中就有数。下班时,芦小军每次都是最后一个离开车站,他要对班组所有工作详细检查一遍,严格按照“五清五不交”制度确保安全达到百分之百。“芦小军在工作从来不计较干多干少,一批计划不作业完他是不交班的。换做其他班组到点就得下班,就属他这个班组做的最好。”车站副站长樊宝成介绍说。前半夜从18点开始接班,凌晨2点才下班,这个时候正是调车作业高峰。今年3月17日凌晨1点调度下来第二批作业计划,本应该在凌晨2点下班的,结果多次切割正线调车作业,需要在牵出线待避其它车辆通过,一直作业到凌晨4点40分才干完。班组其他职工也都很配合,没有一句怨言。“这样晚点下班的事情对芦小军班组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副站长樊宝成说。
班组职工为啥都那么支持芦小军工作呢?车站支部书记冉义书给出了答案。芦小军在工作期间把同事当工友,班后当朋友。
调车班组有3名连接员,整个行车班组共有8名同事,无论哪个同事家里有啥事情,红白喜事只要芦小军知道,他都会主动到场嘘寒问暖,关心同事家庭和生活。去年春节前夕,同事叶鹏上班心不在焉,时有走神,芦小军一眼就看出叶鹏可能有啥事,如果继续作业可能威胁行车安全,于是芦小军就走到叶鹏身边让他先回去收拾室内卫生,现场作业暂时有别人代替。事后芦小军得知,叶鹏小两口吵架了,下班后,芦小军提前和叶鹏沟通好,一起到叶鹏家里去坐坐,买了一些水果,叶鹏妻子一肚子怨气都倒了出来,芦小军向叶鹏妻子道歉,承认自己的同事做的不对,当场对同事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叶鹏向妻子道歉,夫妻俩很快握手言和。“虽然是一个小举动,但能让一个家庭和睦,也有利于开展工作。”芦小军说。
2018年春运,一场暴雪来袭,影响列车安全正点运行,正赶上芦小军下白班,他二话没说主动请战。工作到深夜时,值班干部让他回去休息,他看了看胸前党徽说:“我如果先走了,其他职工怎么看我们?”这一干就是通宵,他的双脚浸泡在雪地里泛白,双手冻得通红。“老实人”做的“老实事”,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芦小军就这样成为党员群众眼中名副其实的榜样。
每逢节假日,铁路客流就会出现运输高峰,谷城车站也不例外,这时客运岗位就显得服务人手不足。“只要是没有调车作业的时候,我就会在站台、地道、楼梯等关键位置,帮助重点旅客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方便他们出行。”芦小军说。车站客运主任李春翔说:“他平均一个月要在站台上帮助重点旅客乘降25人左右,一年下来就是300多名旅客,很多旅客都认识他,还以为他是我们客运车间人员。”
2020年10月17日,两个平板车皮,一重一空,都是下提勾,连接员多次连挂,勾屑都无法落槽,大家急得满头大汗。芦小军从百米外机车头部跑过来,查看原因后告诉连接员,一重一空钩头高低差近70毫米,先把两个车皮勾舌全部打开再试试,调车机启动连接瞬间,两个车皮稳妥连挂上,正点将列车开出。在场的3位连接员都竖起大拇指:“还是芦调车长厉害!”
调车班组每班4人,在调车作业中列车牵出、推进时调车人员要靠双臂力量攀附在车梯上,还要腾出手来呼叫联控、显示信号。夜间作业时,深一脚浅一脚在股道里穿梭,双眼盯着前方股道,查看线路有无障碍物。碰上暴雨天气,车梯上、道床上容易打滑,双手佩戴的劳动保护手套,全部湿透,一个失误都有可能酿成安全事故。芦小军说:“干活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组人员一个都不能离开自己的视线,时刻保持联控和安全警惕。”在芦小军带领下,他所在的班组连续22年未发生一起触及红线事故苗头。
芦小军说:“每批作业,我都会班前预想、班中细心、班后分析,这样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一次,班组连接员刘文崇,在做作业中,违反作业程序,提前撤除了防溜措施,芦小军发现后,立即让刘文崇在把防溜设备安好,防止车辆溜走出现调车事故。“如果当场批评同事,不利于安全,很有可能同事带着情绪作业,安全问题就雪上加霜了,很危险,所以事后我找他谈,分析违章作业的严重性以及危害性,得到同事认可,他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芦小军就是这样,时刻把工友放在心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