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善自身人格,更要为社会服务
“您好,我失眠,晚上睡不着,怎么办啊?”“别着急,看来您对失眠有些误解,听我慢慢说。”
电话那头,是湖北一名情绪抑郁的女士,因为疫情,她更加焦虑,希望通过心理援助热线求助。电话这头,是黄希庭的学生吴波。疫情期间,她加入心理援助热线团队,为很多人疏导心理问题。
面对这名失眠的女士,吴波耐心倾听,悉心引导,帮她平复情绪,提出许多建议:“不要数羊,万一你联想到什么羊的画面呢,勾起联想,不易睡着。也别想太美的风景,设想一下中性的画面最好,比如一根飘带环绕着你的身体,单调重复,容易睡着……”
经过吴波疏导,对方的焦虑感明显改善。下午,她女儿还特意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不只是吴波,疫情发生后,黄希庭十分关注,让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及时跟进,发动学生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他们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举办心理辅导线上讲座,撰写心理科普文章,组织心理咨询培训,编写多本心理援助手册如《疫情中的心理关爱手册》,服务不同人群。
在黄希庭倡导下,西南大学还成立了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和研究中心,组建专家团队,为社区抗疫工作发挥了不少作用,重庆北碚区新房子社区很多工作人员都接受了心理辅导。
“心理学是探寻心迹,理解人生,点燃心灵真善美的一门学问。我们要学以致用,用知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同时要让自己成为有健全人格的、幸福的进取者。”黄希庭说。多年来,他也一直坚持如此,虽然做基础研究,但十分关注现实,经常奔走社会一线,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书斋里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心理学不仅要完善自身人格,更要为社会服务。”平日里,黄希庭总是这样叮嘱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