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讲巾帼英雄故事(8)--屠坳坳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46年,就读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期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中止学业。以当时的医疗条件能活下来实属不易,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在此期间,她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
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2f082025aafa40f39618bb0a464034f78f01933
扩展资料:
1959—1962年,屠呦呦参加过卫生部全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65年起转而从事植物化学研究。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女,药学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后为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 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带领课题组人员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病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2011年8月,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临床医学研究奖。2012年1月16日,《纽约时报》发表长篇文章称,青蒿素的发现是对抗疟疾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但拉斯克奖只授予屠呦呦一人也引起了多名研究者的质疑。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基本信息
中文名:屠呦呦
英文名:Youyou Tu
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
性别:女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30年12月30日
职业:药学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政党:中国共产党
所获荣誉: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突出贡献:创制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