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量有担当~这个班组凭何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一项工作,坚持一天很容易,坚持十年很难。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卷烟厂生产三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围绕国际先进设备的维修保养发力,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精益求精创造价值,为昆明卷烟厂设备的稳定良好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他们就是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今年,该班组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有力量、有担当的班组吧~01
力量源自担当——“关键时刻,总要有人站出来”
2011年4月,在昆明卷烟厂生产三部,12名机修工和6名电修工突然接到一个特别的任务:他们将组成一个班组,专门负责昆明卷烟厂刚刚进口的GD121P-GDS1000卷包设备的调试、维修保养等工作。
接到“命令”时,这18名工人中,最大的不过42岁。彼时,昆明卷烟厂刚刚完成易地技改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制造能力水平,昆明卷烟厂从意大利GD公司订购了GD121P-GDS1000卷包高速设备。
“这套设备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高速设备之一,第一批生产的五套设备就有三台来到了我们卷烟厂。”机械维修组组长李力介绍说。
与设备一同而来的还有GD公司的专家,负责新设备的调试工作。设备一旦运行,其高速稳定性能和独到的设计理念(如设备有6个下烟通道,每个通道相对独立,一个通道出现烟支堵塞,其他通道依然能运行)必然能够大大提升昆明卷烟厂产品制造能力,但无论是外国专家还是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对于设备的调试修理工作,都是“第一次”。
由于客观设计原因,设备整体运行效率与中速、老式高速设备差距明显。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反复调试,国外专家才将设备交付昆明卷烟厂使用。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维保价格高昂(每台设备维修配套维保服务约50万欧元),经过多轮谈判后,昆明卷烟厂拒绝了与设备配套的“维修包”,这也意味着,从设备交付的那一刻起,所有的维保项目都必须由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独立负责。
“关键时刻,总要有人站出来。当时没有想过那么多,只想好好将组织交办的任务完成好。”林锋是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电气组组长,他告诉记者,虽然嘴上没有说,但整个班组所有人的心里都悄悄立下了“军令状”,大家铆足一股劲,誓要把这套设备维保好。
02
力量源自坚持——“我们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庆幸的是每次跌倒我们又站了起来”
在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设备维修的过程中,“失败”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
“所有的调试维保工作,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项小改动,不知道要反复试验多少次。”赵涛是班组里的高级技工,在他看来,现在的成绩,都是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上的“不放弃”。
“我们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庆幸的是每次跌倒我们又站了起来。”班组“维修主力”姚茂荣说,现在的成功就在于当时“又坚持了一下”。
就是这一下“坚持”,让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没有盲目迷信国外先进技术,而是根据设备运行实际“大胆思考”“踏实攻坚”。
维保过程中,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发现,设备中小包机铝纸号码辊联轴器由于材料问题,在增加铝纸的时候容易出现偏差,将传动件损坏,平均每两个月就要更换相关零部件。
针对这项问题,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分析问题、大胆尝试,在反复试验了不同类型的联轴器材料后,终于找到相关替代材料,彻底解决了隐患。
“白天也在想,晚上也在想。”赵涛说,那段时间,班组里的队员们几乎人人“着了魔”。
“你看,我们现在的替代材料成本仅仅用了100多元。”李力介绍说,从联轴器材料替代成功至今,相关零部件很少更换。
经过10年的优化提升,GD121P-GDS1000高速卷包机被深深打上了“昆烟制造”的标识。截至去年,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完成的技术改造项目高达128个,每年节省大量维修费用。此外,他们还综合运用SWOT分析、数据比对等方法,进一步挖掘了设备运行潜力,使GD121P-GDS1000机组净效率稳定在85%左右,为昆明卷烟厂产品制造水平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03
力量源自传承——与成绩相比,更重要的是将技艺代代传承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红云红河集团都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在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有一部被戏称为“宝典”的维修手册。新进维修人员只要拿到这部手册,常见问题基本都可以实现快速处理。
这部手册,正是由林锋设计编写的。
“原来一种机型的图纸都有四五百页,出现突发状况的时候一页一页查找,费时费力,所以我将这些机型全部变成平面图,几十页的内容压缩在一张图纸里。”林锋说,他做这部手册的初衷,就是为了便于新员工快速上手。
手册编制说起来简单,但由于白天有日常工作,林锋每天都需要下班后将图纸带回家里设计编写,到今年已经坚持了七个年头。
“是企业的包容与悉心培养,才使得我们有了今天的成绩。所以,我们想要把这些经验和技艺分享、传承。”林锋说,基于这种理念,每一年,他们都会进行多个维度的培训交流。
对内,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发挥昆烟职工互帮互学、创新创效的传统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内部培训、技术交流、知识管理活动。2020年,他们完成内部培训64人次,完成了12项标准操作法和30余项课程教材撰写,签署“师带徒”协议5人次;
对外,他们不断加强与操作工、其他班组修理人员的实时沟通,围绕操作维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具体到每一个细节;与此同时,他们还组建了AKT活动小组,展开课题研究,共产生了“S1000税票轮维修频次高”等32篇技术案例,有力促进了全厂机电维修人员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1990年出生的王少秋是班组当下最年轻的员工,2019年,他参加了云南中烟举办的电气技术技能竞赛并获得ZJ17机型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王少秋说,GD121P-GDS1000机电修理组的每一名老师傅都对他“倾囊相授”,这为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18名班组成员“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斩获多项荣誉:班组先后获2016年度云南省工人先锋号、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组员多次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云南中烟技术能手、红云红河集团标兵等荣誉。
每当提起这些荣誉,这些不善言辞的技术工人都十分谦虚。在他们看来,与成绩相比,更重要的是将技艺传承下去,让每一台设备发挥出最大效能。
这,是班组的力量,更是企业的精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