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区刘 发表于 2021-5-31 10:20:05

童年麦收的那些记忆

童年麦收的那些记忆刘永军每个人都有自已美好的童年记忆,回想起来总是让人难以忘怀,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如今从衡水老家来到矿区生活已经35年了,每年的五月底六月初是麦收季节,当我走进乡间田野,看到田野里那金黄的麦浪,让我情不自禁回想起儿时农忙收割的场景,二十年前,中国农村几乎还没有自动收割机,更没有现在的联合收割机,人们都是用镰刀割麦子的,割完麦子,还得把他拉到场里,压场、收场、扬场、麦粒装袋,关于麦收记忆,是一场不能重来的影像,就像演电影一样浮现在脑海。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夏收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但还不到最饱满的时候,随着夏日的温度不断升温,麦穗由绿变黄,田野了一片片金黄的麦子尽收眼底,风吹麦浪的仲夏便是收获的季节。
俗话说:“小满小满,麦籽饱满”,这个时候村子里的乡亲便开始着手准备好收打麦子的场地———麦场,常言道,麦熟一晌,此时,由于干旱少雨温度高、干热风天气多,麦子易干燥早熟,一旦开镰割麦,麦场就会发挥它的功能,储存堆放田里割下的、由马车、牛车和平板人力车拉回来的黄灿灿的一个个麦梱子,麦场上所用的工具也都准备停当,打场工作由此拉开帷幕。
打麦场就在村子的西边,小时候的打麦场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玩耍的游乐场:翻筋头、捉迷藏、弹玻璃球、用手在地上使劲儿拍画片、扇纸包(用废纸叠的三角型、四方型的玩具),打闹声、争吵声、欢笑声常常是惊扰打麦场的重头戏,小孩子们玩的是不亦乐乎;放学后,和小朋友们一起在打麦场里写作业、捉迷藏、推铁圈(用细钢筋制作成圆形两个头焊接在一起玩具,用钢筋做成的推圈勾推动铁圈向前滚动);最让我开心的是在打麦场学会了骑自行车。
记忆中打麦场最热闹、最忙碌、最开心、最有成就感的地方,各家各户的因麦子聚在一起,田里运来的一梱梱麦子变成了散发着麦籽独特的幽香的一个个麦子堆儿,人们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对丰收感恩的喜悦之情。打场的时候,人们便将一梱梱麦子拆开平铺在麦场上,母亲常带我去打麦场,母亲干活,我在一旁看着,她们是怎么做的我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随着年龄的一年年的长大,打麦场上用的 木锨、木叉、耙子木推板等工具我也拿得动了,便帮着母亲干活,木锨扬场用的;木叉,叉麦秸秆用的;木推板,是收场推麦籽用的……。”别看我年纪小,这些打麦场上用的工具我用的得心应手,打麦场伴随了我的成长,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打麦场也有我洒下的汗水,也印下了我对丰收的喜悦。
又是一年麦收季,夏日的微风送来阵阵麦子成熟的气息,在这炎炎的夏日,走进金黄的麦田,看饱满的麦粒在阳光下爆开,看农民脸上挂满了微笑,最美的应该就是这丰收的田野了,风吹麦浪,带着夏的动感节奏,给辛勤劳动的农民带来丰收的喜悦。
社会在进步,农业在发展,八十年代以后,农村逐渐地实现了农业机械化,麦收季节一到,轰隆隆的收割机便开进田野开始忙碌,日头下的农民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再也不用汗流浃背,用镰刀割麦子的劳累了,收割机代替了人工割麦子,拖拉机、汽车淘汰了马车牛车拉运麦捆,自然地,打麦场也退出了它千百年来辉煌的历史舞台,唯独留给那个时代过来的经历过打麦场人们的,打麦场上用的木锨、木叉、木推板等工具几乎看不到了,也只有脑海中的记忆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21-5-31 16:11:31

很久的记忆的,值得怀念

zj66 发表于 2021-5-31 19:02:34

也只有脑海中的记忆了

张丽 发表于 2021-5-31 20:43:07

以后发这样的稿件要稍微超前一些,6月是麦收季节,可是6月刊的稿件在5月底就完成组编工作,所以老师要有超前意识哈

dongzi 发表于 2021-6-13 11:04:16

夏日的微风送来阵阵麦子成熟的气息
满满的回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童年麦收的那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