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缪建东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的鼓舞下,家庭教育实践持续深入,家庭教育理论创新成绩喜人。以研究论文为例,笔者在CNKI 数据库中以家庭教育为关键词检索从1950 年到2019 年的文献,总共检索到8311 篇,数量随年份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在1990 年以后数量迅速增加。但这些文献只有约13% 发表于核心期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研究的质量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各地区都有家庭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这些阵地较多地集中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其中师范大学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机构和组织。在研究生培养上,不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也都设立了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研究方向。另外,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到了家庭教育研究中,例如,不少家庭教育研究会以课题引导学术研究, 以实践指导带动普及提高, 对家庭教育研究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家庭教育研究组织也立足于当地实情,取得了许多有质量、有特色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
多年来,在众多学人的努力下,我国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也正处在有效的搭建过程之中。家庭教育的教材体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等学校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师范院校使用的教材、公共专业选修的教材、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均已面世。部分教材一版再版,教师教育的教材、家长学校的教材、家长读物、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用书、社区工作者用书也已经出版。目前,各年龄段、各类型人员的家庭教育指导教材都已经诞生,并正在使用、完善、探索的过程当中。
但是在家庭教育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对家庭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尚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我国家庭教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即培养了一些研究生阶段的人才。目前在师范大学、师范学院里先后有若干单位开设了家庭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学位点,个别学校尝试开办了博士学位点。但是,现在的培养体系也面临着学生找工作困难,专业技能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另外,大量公共专业的家庭教育课程也有待进一步开设。目前,把家庭教育类课程设为选修课程是一个普遍的做法,但这样的做法也存在师资不足、课时不足、认识不足、创新不足等问题。在成人教育上,面向成人在职学习的、带有普及性质的家庭教育人才培养同样尚有许多路要去探索。总之,建立家庭教育人才培养的金字塔结构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去加以推动、为之努力。家庭教育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分别突破,并打通转化的渠道,形成有机的关联。
在家庭教育实践研究方面,我们对鲜活的家庭教育实践有待进一步总结提炼,对优秀家庭教育实践案例的推广需要深入,对家庭教育的研究需深耕细作,对我国优秀的家庭教育历史文化资源应不断挖掘、利用。我国家庭教育的历史研究尚未见到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成果,但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不少学人已经注意到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在家庭教育领域跨文化、跨国别的比较研究,使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得到了一定的拓展。
尽管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我们仍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深度回应家庭教育实践的能力有所欠缺,对日新月异、如火如荼的家庭教育实践引导不足、解释乏力、说理不透、批判不够。
二是家庭教育基礎理论研究有待加强。针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家庭教育研究中充斥着大量“开药方”式的研究,有的开的还是中医式药方,属“尝试式”,有过度迎合家长功利需求的倾向,缺乏对事实的全面调研和对背后机理的冷静分析,对研究结果的理性分析和思辨深度都有待加强,因此一些家庭教育的基础理论问题尚未研究透彻。
三是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较强说服力的成果尚未出现,家庭教育研究的重大成果有待进一步突破。科学性不够导致家庭教育研究的影响力有限、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不够、研究的国际交流不多。未来家庭教育研究者可以更多采用科学抽样、统计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家庭教育研究利用大数据等现有研究信息的能力欠缺、学理性探索不足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说理性乏力,乏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事实把握不够,大规模的、科学的、系统的调查研究较为欠缺。
四是家庭教育研究“单兵作战”明显,跨学科协同研究力度不足。家庭教育涉及家庭内部的父辈、祖辈、子女,还与外部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整个社会息息相关,需要跨学科协同研究,形成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的整合,以此来更好地揭示和解释家庭教育现象和问题。
五是家庭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二者缺乏沟通的桥梁。部分研究者忙于制造新观点、推出各种新概念、构建理论模型,习惯于批判家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一些实践工作者沉浸于琐碎的问题中,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具体方法,生搬硬套各种所谓成功的家庭教育方法,难以耐心、系统地学习关于儿童发展的理论研究,对理论敬而远之。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家庭教育研究往往不能“顶天”,也难以“立地”,从而导致理论研究对家庭教育实践问题的深度回应不足,对实践走向的价值引领乏力。
六是家庭教育政策研究数量较少,缺少长期追踪研究。现有文献中有关家庭教育政策的研究数量还不多,缺少系统分析政策特点和作用的研究、通过计量统计对政策进行科学评估分析的研究以及长期调查的追踪研究,导致家庭教育研究整体较为零散,系统性需要加强。
相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事业一定会出现更加繁荣的格局,也一定会带来教育春天的姹紫嫣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