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劳动光荣沃土 凝聚奋进磅礴伟力
——首都各界关心关爱劳模和劳模工作纪实来源:中工网
这是属于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的盛会——
2020年12月22日,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一批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成就的劳动者,将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享受属于劳动者的荣光时刻!
这是一场在重要时间节点上召开的盛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北京市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在京华大地吹响了奋斗者的集结号和冲锋号!
这是凝结着各界关怀与厚望的盛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关心关爱劳模、高度重视劳模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劳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北京劳模伴随着首都建设发展一路走来,他们的技能成长、事业发展,无不凝结着市委市政府、全市工会系统以及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殷切关怀,多部门联动,将真情关心关爱劳模落到实处
“一生只干一件事,而且干到最好,这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北京这座城市要发展得更好,需要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的工匠,我们向您致敬!”2020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来到东四南大街103号,看望劳模张广义。88岁的张广义将修钢笔这门手艺做成了一辈子的事业,曾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商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蔡书记对劳模的亲切慰问和殷切关怀,让首都劳模群体和广大劳动者备感温暖。
多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模工作,不断加大对劳模的关心关爱和帮扶力度,新年和重大节日慰问劳模已成常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协同联动、加强顶层设计,从生活体贴、政治关心、待遇倾斜三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关心关爱劳模的举措。其中,北京市总工会更是多方协调沟通、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将市委市政府关心关爱劳模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从2016年起,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经市总工会与市财政局协商,北京市劳模专项补助资金由原来的每年2000万元提高到每年3000万元。为此,市总工会修订了《北京市全国和市级劳模专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办法(试行)》,对专项资金的发放对象、资金用途、补助标准、申报与发放程序、监督管理等全流程环节进行了规范。按照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逐级申报、分级负责,充分发挥专项补助资金在困难劳模帮扶工作中的作用,为困难劳模及时排忧解难。这些有效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劳模的关心和关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北京积分落户政策一直是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自2018年4月启动申报工作以来,市总工会加强与市发改委、市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接洽会商,积极推进劳模积分落户加分政策纳入实施细则,最终在《北京积分落户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中明确了,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人员加20分,达到加分项最高分值。2018年首批落户人员中的12名劳模均获得了加分。2019年,又有21名省部级以上劳模实现积分落户,体现出了首都重视劳模、关爱劳模的导向。
市总工会经与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沟通协调,建立和完善了劳模作为“市政府特邀建议人”的有关制度,出台了《北京市总工会关于开展劳模建言献策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推荐了12名劳模作为市政府特邀建议人,通过劳模建言献策反映职工群众呼声,实现劳模源头参政议政。在增强劳模影响力的同时,建立了一支代表广泛、专业水平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劳模建议人队伍。
针对劳模优先入住市属养老院等劳模群体关心的热点问题,市总工会积极与市民政局等部门协调沟通,明确具有本市户籍、享受省部级以上劳模待遇的高龄(80岁以上)、失能劳模可优先入住市属养老机构。据统计,从2016年10月向社会发出《关于优待服务保障对象入住市属养老机构申请登记公告》以来,已有208名劳模通过电话进行了预约,入住92名。
履职尽责,工会持而不息,营造尊重关爱劳模浓厚氛围
“要把劳模管理、服务做得更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在北京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对首都工会工作提出要求。“持之以恒地开展选树劳动模范、‘最美职工’等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刘伟在《北京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对劳模选树、弘扬劳模精神等作出了具体部署。
近年来,市总工会不断强化新形势下做好劳模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及全总的工作要求,积极履行党和政府赋予的做好劳模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职责要求。在统一思想、完善机制、加强领导、创新引领等方面,不断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做好劳模选树,激发奋斗力量
劳模始终是时代的领跑者,始终是引领时代奋发向上的中坚力量。市总工会党组多次就劳模选树、劳模服务、劳模精神传承等工作展开专题研究,系统性解决劳模工作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为做好劳模选树工作,市总工会坚持服务首都大局坚持群众路线,面向基层和一线,严格履行各项选树程序。2015年至2020年,共推荐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73名,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30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3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7名,全国工人先锋号142个;首都劳动奖状235个,首都劳动奖章1222名,北京市工人先锋号479个。
2020年是5年一次的劳模评选表彰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市总工会注重选树在首都建设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典型,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人才、社会组织代表等方面进行重点推荐。2020年北京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中,科技创新人员34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推荐科技创新人员30名,通过选树先进,市总工会在全市职工群众中达成了统一思想、弘扬精神、合力攻坚的目标。
——参与重大活动,强化示范引领
针对党政关心热点、难点问题,市总工会探索开展劳模建言献策活动,建立了“组织推荐劳模常态化参加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制度,常年组织劳模参与各类重要社会活动。5年来,组织近3000人次劳模参加国庆招待会、烈士纪念日献花、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政治活动。首都劳模合唱团还参加了中央团拜会的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能够广泛参与一系列国家重大活动,也让劳模工匠在社会舞台上找到满满的存在感。
市总工会还注重发挥好市劳模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组建劳模合唱团、劳模摄影俱乐部等形式,开展丰富的活动,促进劳模之间的沟通交流。5年来,共组织各类活动70次,参与劳模2700人次,在加强对劳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模范意识教育的同时,充分体现首都劳模队伍的精神面貌,发挥了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大关爱力度,提升服务水平
每年送温暖期间,市总工会把困难劳模作为重点慰问对象。每年“两节”期间,党组成员带头开展走访慰问劳模活动。
市总工会所属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作为全国劳模定点体检机构,专门设立了劳模健康管理中心,从设备到技术到人员都从劳模实际需求出发,为劳模提供优质的服务。
市总工会还对北京劳模档案信息进行梳理维护,完善平台体检和疗休养功能,建立劳模健康档案,实现对劳模体检和疗休养的动态查询和统计分析。近年来,市总工会共组织近万人次劳模参加体检,组织劳模疗休养1万余人。
——创新传承载体,唱响劳动赞歌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凝聚引领全市劳动者听党话、跟党走,既是新时代党赋予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更是全市劳模工作的重要方面。5年来,市总工会不断主动出击,探索弘扬劳模精神的方式方法,用当代职工乐于接受的方式,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
市总工会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明城墙遗址公园分别设置了“劳模墙”、劳动广场,镌刻了1197名全国劳模和11861名北京市劳动模范的姓名,在北京城市中轴线的一南一北,留下劳模的印记。目前,该城市景观已成为全市各单位开展职工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市总工会始终坚持开拓劳模精神传承载体,编撰出版了第一部系统、全面地记载北京市全国劳模情况的大型辞书——《北京市全国劳模大辞典(1950-2015)》。
市总工会还创新性地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为人民服务·为劳模造像”大型活动,通过雕塑、油画、中国画、水彩、素描等美术形式记录当代劳模的风采。市总工会组织创作的歌曲《劳动模范》被全总文工团采用,并进行全国巡演。歌曲《大国工匠》由全总在全国范围推广,并在中央电视台、各地方卫视播出,反响强烈。市总工会还拍摄完成了近百名劳模微视频,并组织陆续播出。
与此同时,市总工会还积极开展市级劳模宣讲团活动,推进劳模精神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班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