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1-6-18 10:05:31

山东高水平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初夏的山东港口青岛港,风平浪静。碧海蓝天间,偌大的码头和堆场间,数台自动化桥吊、高速轨道吊、自动导引车等机器正在有条不紊工作。顷刻间,重达数十吨的集装箱被精准投放到位,准备发往世界各地。得益于激光定位扫描,山东港口青岛港在夜间同样可以实现高效作业,在极端天气、能见度低的情况下也能有序进行集装箱装卸。不夸张地说,在智慧码头建设方面,山东港口青岛港已然走在前列。
  “今年的码头,比往年更加繁忙。”山东省港口集团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张军这样感慨。按照惯例,每年一季度都是传统航运淡季,但今年一季度,山东省港口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3.71亿吨,同比增长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9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创出历史同期最好成绩,干出了“最旺淡季”。
  骄人业绩的取得,得益于2019年8月山东省港口集团的挂牌成立。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潍坊、东营、滨州七个沿海港口,告别了过去的“单打独斗”,转而“握指成拳”,真正成了“一家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山东“向海图强”拥有了强有力的支点。
  “我们要从传统的装卸港向物流港、枢纽港、贸易港转变,未来使我们的新兴业务占比由现在的30%达到70%,实现一个高质量的发展。”山东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这样表示。
  “十三五”期间,山东建设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105处,其中国家级44处,占全国四成。截至2020年底,山东已建设海洋牧场7.9万公顷,年综合经济收入超过2500亿元;高水平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山东深入实施“十大行动”,集中打造青岛船舶、烟台海工、潍坊动力装备、海洋油气装备等产业集群。建设海洋强省,海洋科技创新是核心关键。
  近年来,山东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在现代科技的“新战场”“主战场”上,山东的海洋科技实力有目共睹。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将海洋科技和产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强、做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勇挑创新引领重担,不断取得原创性系统性重大创新成果,成为当之无愧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其中,海洋生物医药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事关民生与经济发展,山东有义务、也有能力开发好这一深蓝宝库。“十三五”期间,山东持续加大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攻关力度,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基金”,创建山东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2020年底,山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约占全国的一半,已从海洋新兴产业的一枝“新芽”渐渐长成一棵“大树”。
  顺着3000余公里的海岸线将视线延伸开来,在坚持陆海统筹、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同时,山东坚持生态优先发展路径,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海洋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20年,山东全省38条省控以上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水体,入海排污口排查和监测溯源取得积极进展,全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1.5%……人民群众得以乐享碧海蓝天、碧波万顷、洁净沙滩。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海洋新兴产业壮大、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拥有全国六分之一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的山东,不断拥抱海洋、深耕海洋、保护海洋,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新动能,不断为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的海洋力量,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的“山东贡献”。杨玉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高水平推进海洋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