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加班是一种畸形的企业文化
微观点:打破以超时加班为荣的畸形企业文化,还需合理优化各单位的工作量及其流程,不以加班论英雄,而以工作效果为导向。让超时加班没有畅通的市场,才有可能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赵强
这几年,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有关996等工作模式盘剥员工,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与鞭挞。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讨伐归讨伐,那些恪守996工作制的公司依然我行我素。因为现行法律法规中,虽然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长有规定,但是具体处罚显得很模糊,每天过度加班的人,依然难得片刻的喘息时间。
据近日媒体报道,5月17日,世卫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布全球首份关于长时间工作对生命和健康影响的分析报告指出: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导致了2016年74.5万人死于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换句话来说,按每周5个工作日算,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就有“过劳死”的风险。
我每天在一个写字楼附近散步时会发现,这里上千名青年员工很少能在5点半下班的,有的甚至要到9点之后下班。我看到不少人傍晚6点出来吃饭,然后稍微散一会儿步,便又回办公室工作。看着他们每天拖着疲惫的身躯散步,也真为这些年轻劳动者的健康担忧。
据我的观察,超时加班的缘由各不相同。如有的单位是“唯时长论”,“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的加班。还有的因为白天工作吊儿郎当,只好拖到下班后再发力,属于能力欠佳不得不加班。当然,更多的是工作量太大,而不得不加班了。
因此,有职场人调侃自己:“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一些企业推行“大小周”工作制,在某些行业甚至普遍制度化严重超时工作,涉及人群还很广泛。根据不久前发布的《2020年白领8小时生存质量调研报告》,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的白领,平均每周加班时间高达9.3小时,这意味着平均每天都要加班近2个小时。因此,有近80%的白领群体,对超时工作不满意。
有研究显示,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就算是过度工作了。专家认为,过度工作会损害生理健康,导致“过劳肥”、中风、冠心病等疾病,更容易让人抑郁。可见,过度加班带来的健康问题隐患巨大。因此,治理过度加班乱象,不能仅仅依靠企业的自觉,还需要在法律层面上给予更严格、有效的规定,并配合可执行的措施。
当然,打破以超时加班为荣的畸形企业文化,还需合理优化各单位的工作量及其流程,不以加班论英雄,而以工作效果为导向。让超时加班没有畅通的市场,才有可能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