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仪 发表于 2011-1-4 16:25:47

[1021期文字稿[投稿]]“放大镜效应”挖掘不安全隐患

      “安全第一”现在已经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国际公认的公理。新年上班的第一天,班组员工对于新一年的安全生产会有什么新的打算和想法,会制定什么新的措施?笔者于1月4日走访了石油一厂东蒸馏车间工艺一班,这是由7名员工组成的一个班组。

    班长舒应泽正在和班组员工一起检查消防器材及设施,一边对班组员工语重心长地说:“62年大庆1注水站因3号柴油机伸出房外的排气管水封防火装置失效,喷出的火花引燃了屋顶的油毡纸和木屑,起火后,发现2个灭火器失效,水龙带被截短,水龙头不知去向,无法灭火,注水站被烧毁,损失达160多万元。”

   “如果消防器材只是个摆设,平时不检查好不好用,真正遇到险情时一定会酿成恶果。”

   他们对安全生产运用“放大镜效应”挖掘不安全隐患,包括上下楼梯期间看手机短信,冬天走室外楼梯不扶扶手,泵上的一个小螺帽松动了,阀上的皮垫锈死了,管线有裂缝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一一识别出来,总数达200余项。并要求班组员工做到不忽视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漏洞,不留一个死角。这些细节的东西一定要用“放大镜”去观察,一点小小的事故就会酿成大的灾难。

      班组员工付崇岭正在给管线做保温处理,他说:“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矿山塌陷、瓦斯爆炸、锅炉爆炸、机械伤害等工业事故不断发生。这些大的事故都是由平时不起眼的小事故引起的,所以我们对安全生产要有‘放大镜效应’。   利用‘放大镜效应’挖掘不安全隐患,以及对事故概念重新界定,让员工耳目一新。针对目前东蒸馏装置的生产现状一定要做到防冻防凝。在加工量从340万吨降到7300吨,加工量大大降低,在装置吃不饱的情况下,管线内油的流量变小,在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很容易造成管线中的油品凝住,这就需要多加伴热器,多做巡检,多为管线做保温工作。 ”

xiaz72 发表于 2011-1-4 16:33:10

好稿,学习了!

连利英 发表于 2011-1-4 18:35:16

老师:1、放大镜效应到底是个什么措施或方法,如何深挖不安全隐患?文中并未说明;2、开头的新年上班第一天是否改为节后上班第一天;3、事例没有深入

杨雪梅 发表于 2011-1-4 19:17:27

好稿,学习学习,放大镜效应的提法很新

刘晓仪 发表于 2011-1-4 21:21:42

回 2楼(连利英) 的帖子

谢谢连老师的指正!

刘晓仪 发表于 2011-1-4 21:22:10

回 1楼(xiaz72) 的帖子

谢谢夏老师的支持!

刘晓仪 发表于 2011-1-4 21:23:01

回 3楼(杨雪梅) 的帖子

谢谢杨老师的鼓励!

第4亿个网民 发表于 2011-1-5 17:38:32

放大镜效应到底是个什么措施或方法,还是没有点出来

连利英 发表于 2011-1-5 20:35:14

老师,您为什么不在开头直指中心呢,过度太长,又没有故事设置悬念,极易让人转移眼球

yangzhen 发表于 2011-1-5 23:31:4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21期文字稿[投稿]]“放大镜效应”挖掘不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