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惑,“基建狂魔”变身“绕指柔”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做年轻人喜欢的思政工作③】
原标题:如何做好流动站线上青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这家企业把着力点放在“人”上,找到他们的困惑,精准解决实际问题(引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尹晓燕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陈子华
阅读提示
随着年轻一代的加入,面对“逢年过节家人难会,抛家舍业愧对长辈”的工作环境,如何做好流动站线上青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帮助他们找准生活和工作的定位,更好地立足企业、贡献社会?这家企业尝试让关爱从文件上走下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人”上,找到他们的困惑和难处,为他们精准解决实际问题,让思政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中铁四局的绝大部分员工常年奔波在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工程建设第一线。这些“基建狂魔”都是些朴实善良的基层员工,近些年,随着年轻一代的加入,面对“逢年过节家人难会,抛家舍业愧对长辈”的工作环境,如何做好流动站线上青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帮助他们找准生活和工作的定位,更好地立足企业、贡献社会?该局尝试让关爱从文件上走下来,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人”上,通过调研,找到他们的困惑和难点,为他们精准解决实际问题,让思想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金牌红娘”:单身青工的“强心剂”
今年25岁的梁之强是个“铁三代”,毕业后就来到四局市政公司的项目部。工作环境艰苦,离多聚少,这些他从小就耳濡目染,算不得什么,在他的眼中,最难的事情就是找对象。他的长辈大多是到了而立之年才刚刚开启爱情长跑,等到结婚的时候已青春不在。
施工企业工作地点流动性大,工程工期紧,单身青年几乎没有机会找对象、谈恋爱,加之工地男多女少、接触面窄、交际圈小,青年员工的婚恋问题正逐步由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转化成敏感的企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员工团队的稳定和企业的发展。
“别说让他们奉献爱企了,仅这一条就让我们流失了不少优秀年轻人。”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市政公司党委、工会出台了《关心服务单身青年职工婚恋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构建起红娘牵线、青年联谊、集体婚礼的多维青年婚恋关爱体系,打造出“四局市政”青年婚恋品牌。该制度还明确由公司“红娘协会”每年对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行考核,每年评选“关心单身青年职工婚恋工作先进单位”“金牌红娘”,当选后还有一万元的奖金。
2017年,初入职场的梁之强在池州海绵城市项目遇到了心仪的女孩,正在感情升温期,他却接到调令转战革命老区修水,“我的心情十分低落,工作也很消极被动,异地恋让我看不到希望。”正在梁之强陷入困惑时,公司“绝不拆散一对”的人性化调动制度给了他巨大惊喜。
女友和他一起到了新的项目,两个人的感情逐渐稳定了。女方父母提出要见他,去之前,项目书记赖贤新发现梁之强很紧张,便主动为他“出谋划策”:“小梁啊,第一次去女方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个人形象要精神干练,可千万别穿‘奇装异服’;饭桌上有鱼,长辈不动你可千万不要动……”得益于赖书记的“开小灶”,见家长会面非常顺利,去年两个人携手走入了婚姻殿堂。家庭稳定了,梁之强把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已经成长为基层骨干。
据统计,自2017年来,市政公司累计表彰8名“金牌红娘”,有56对青年在单身联谊活动中牵手成功,为76对新人举办了集体婚礼。这不仅让青年职工感受到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还营造了青年人传承文明、追求幸福、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尚,也激励着青年员工传承前辈敬业精神,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反向轮岗”:助推人才升级的台阶
“小张,广东新中标的超5万平方米铁路站房项目工期紧、前期工作多,项目部想调你去办公室挑大梁,个人有什么困难?”
“个人没有困难,就是还有不少东西没学会,我想在公司本部再学习锻炼一段时间,感觉提升很快。”
这是在中铁四局建筑公司党委宣传部学习性助勤的张东晓与部门负责人的一次临别谈心。虽然在基层项目收入比在机关高不少,可是短短时间,张东晓的变化让项目领导刮目相看。
以往的定期轮岗制,大多是从机关到基层项目部,熟悉一线流程。近年来,针对90后和00后新生代员工思想多元化、行为个性化和管理节奏快、年轻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建筑公司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转变传统的说教式和命令式的思想引导方式,专门制定《关于选拔基层年轻员工到公司本部学习性助勤的通知》,先后从基层项目选拔抽调11名近3年新入职的年轻员工到机关业务部门学习锻炼,由部门负责人主责传帮带、业务骨干协助培养。
“反向轮岗”通过在公司本部学习锻炼,一方面克服了以往枯燥、单一的言语要求和批评处罚措施,通过严谨的工作氛围,快速提升其业务能力,引导其规范工作习惯和接物待人方式,加深了青工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了解、理解,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
另一方面避免了“一刀切”的思想教育方式,积极因材施教,帮助年轻员工发现、培养自身特长和短板,及时科学地树立职业目标、明确发展方向,较好地避免了因自我成长、人岗不匹配而造成的培养效率不高甚至人员流失。
“这项措施让青年员工更直接、更聚焦、更系统地接触企业政工工作,不仅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搭建了蓄水池,也为年轻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制定了路线图,打开了上升通道。”建筑公司党委副书记韩斌对记者说。
“直播课”:让网红思政变成大流量
34岁的陈国斌没想到,一场介绍“青年技术人员成长成才”的直播,让他这个业余主播火了。作为四公司南京地铁2号线的工程部部长,他利用钉钉直播平台,开展线上技术教学和心理辅导,让更多的青年员工受益。
陈国斌结合自己从毕业大学生成长为项目生产管理骨干的经历,介绍公司青年技术人员成长成才的通道,“向斌哥学习”“无奋斗不青春”“原来我们的成长通道是这样的”等弹幕不时划过,接地气的网课,推心置腹的互动探讨,吸引了项目部职工和一线工人,受到一线建设者的热捧。
该局企业大学网络学习部王向如介绍:“去年受疫情影响,前期大部分集中培训都搁浅停滞了。后来,结合新媒体时代对企业培训工作的新需求,我们认真分析网络直播的优劣势,并经过多次研讨,最终尝试率先在培训中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培训效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好,很受大家尤其是青年员工的欢迎”。
1996年出生的青年员工苟鸿毅是新型培训方式的受益人,目前负责员工培训工作的他,几年前还是一名在一线测量放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因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喜爱,他主动申请转岗到综合办公室岗位。去年网络直播流行后,善于琢磨的他在所在单位开展试点,从工程技术课程到家风教育课程,一场场形式新颖的直播课获得青年员工的好评,成了远近闻名的小网红。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铁四局共开设网络直播243场,114140人次参与学习,课程涉及热点事件、企业战略、业务痛点、基层经验四大模块。相较于前一年,学习平台使用人数增幅80.97%,学习时长增加了76.4%,累计为企业节约差旅成本500万元。2021年,线上直播学习热情持续高涨,直播、点赞、打赏、评论、互动,已成为员工学习和思想教育的新路径。
采访手记:“他们就像我的孩子”
“他们都20岁出头,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采访中,一位老书记的话深深打动了我。
“爱兵如子”曾是战争年代,我们党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家宝。如果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企业的管理者,能把职工,特别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当成自家的孩子,多一点换位思考,体会他们的不易、懂得他们的难处、尊重他们的想法、宽容他们的不足,那么,再难的工作和管理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就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一想,他们想要什么。对于年轻人,最在意渴望的就是两件事,爱情婚姻和事业前途。把这两件事帮他们规划好,切实解决他们在其中的困惑和难处,就如同打开了他们的心锁。
文中企业抓住了工程人找对象难这个牛鼻子,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也就为企业留住了人才;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发现一毕业就去生产一线的青年员工容易被琐事羁绊,限制自己的发展,于是出台反向轮岗法,提升他们的大局观,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企业培养人才另辟蹊径。
留住人,培养好,对青工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年轻人看到、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爱,必定会激发他们内心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硬碰硬的刚,不仅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还会变成“绕指柔”、成为深埋在心底的一分力量,让他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同时,也为更好的企业尽己所能。
(尹晓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