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期【安全专栏】押题图】“用兵一时”与“用兵随时”是员工处理安全应急的底线
“用兵一时”与“用兵随时”是员工处理安全应急的底线█张明英图文
“8名矿工不离不弃,抱成一团,成功实施自救、互救的方法,为我们的后续救援打开了通道……”重庆能源松藻救援中心石壕中队长蒋光辉流着满腔热泪,给笔者讲述了“12.10”井巷发生电器火灾事故救援的过程,他用“敬佩”二字来夸奖掘进625队电钳维修班8名员工成功获救的经验值得推广。
故事回放到去年12月10日早班,该矿掘进625队南1634掘进工作面,8名矿工正在检修设备,1名安瓦队瓦斯检查员也来到工作面。9时05分,600米长的8平方米掘进断面的中部, 320米处发生电器短路火灾事故,形成27米的火墙挡住逃生通道,其中8名矿工中4名穿越27米“火墙”脱险,还有4名矿工被困巷道中。
“王强、梁雪松、赵福盛跟我一起上!”接到报警电话的蒋光辉,手提灭火机冲在最前面,跟随而来的3名队员,各自拧着8公斤的灭火器冲了进去。
这一切都被蒋光辉和他的队员看在眼里。蒋光辉回忆说:“这场火灾发生,八名矿工能够凭借自保、互保、联保和自救、互救与救援队联动,是为救援减少伤亡争取了时间。”
“说实话,火灾救援是最难处置的,何况在千米井巷深处,更是难上加难!”小队长王强强调说,我很敬佩这帮有头脑,实施自救、互救的班组员工,要是没有他们的提前接应,这事故是不堪设想的,损失将是上千万,事态扩大,整个矿井将遭到毁灭。
许多曾经发生的建筑火灾事故,伤亡惨重,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状呢?蒋光辉却给出了答案:“消防安全教育不到位,自救方式不明确,互救没有团队意识。”而他更认为,任何灾难是可防、可控的。企业落实装备,严格培训,班组员工做到正确使用应急设施等是当前的首要工作,必须抓到人群中去,伤亡才能减少到最小程度。
“救援队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应该改为‘用兵随时’,还要直接参与到人群的安全教育中,带着事故案例,带着装备去教会班组员工使用应急实施。这不仅救援队要做到随时、快速到达灾害现场,深陷灾区的人员也能做到随时自救、互救,这就是救援工作的两全其美。”蒋光辉深思地说。 照片感人之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