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zi 发表于 2021-9-6 12:54:06

打好心理防疫战 工会援助在行动

这个夏季,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打乱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防控期间,无论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还是被集中隔离及防控管理的人群,他们的精神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心理冲击,如不及时疏导和调节,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生活。江苏省总工会在2020年心理援助的平台上,增设“惠心”热线值班班次,加大帮助力度,高度关注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倾听职工烦恼,化解职工困惑,持续向社会传递心理正能量。
“7月22日至今,我们平台已经接听了500多个电话。”江苏省心理学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周宗伟副教授表示,热线从去年疫情起设立,疫情之后“安静”了一段时间,最近又高频次响起。“来电的除了江苏的,还有省外及海外的人员,尤其是接到来自南京、扬州、河南地区的求助,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危机时刻社会对心理辅导的急需,也深深体会到专业服务的价值。”
用最快的行动,回应最急的需要
去年2月份,武汉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社会面临“停工”“停产”“停学”等重大改变,很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危机时刻,江苏省总工会积极担当,联合南师大心理学院、江苏省心理学会立即开通“惠心”心理援助热线400-8080-132,为公众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我们的热线在去年疫情之后,已经逐步转为普通心理问题的辅导与帮助,从原来的危机应对模式,转换为辅导支持模式。今年7月疫情再起,我们又立即调整,以应对当下迫切需要。”江苏“惠心”心理热线平台发起人、省总工会宣传教育和网络工作部部长张姿说,平台增设了家庭辅导专线,为疫情之下面临夫妻矛盾、亲子冲突的家庭提供专业帮助。
“我们每天分四个班次,每个班次有2到3位心理咨询师在线,实时解答大家的疑惑,每个通话大约30分钟,也有些复杂咨询会延长到1小时以上。”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陶爱荣,既是热线咨询师,也是督导师,平台开通的第一天就第一个上岗值班,“从去年疫情到现在,热线值班的所有咨询师都是积极自愿义务提供服务的。另外,我们还有专家督导团队,志愿为咨询师们提供两周一次的专业督导活动,助力咨询师自我成长,从而更好地做好热线工作。”
据热线平台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周红介绍,热线平台设有督导组、热线工作组、秘书组、科普组、危机工作组等团队,共有100多名志愿者,其中85%的志愿者来自全省高校心理中心专职老师,10%来自中小学心理专业教师,5%左右来自公安司法系统的专业人员,他们都有超过300小时的个案咨询经历,并拥有相应的专业资质。团队在热线运行期间,不定期进行了不同主题的专业培训,确保志愿者有足够的专业服务能力。
据介绍,求助者中70%左右为女性。其中,19%的求助者被评估为存在暂时的危机,咨询师在仔细询问和了解情况后,进行引导并给予相应建议;对于具有较高风险的危机个案,咨询师则寻求专家督导团、危机工作组的支持,提供更为合适的应对方式,帮助求助者度过危机。除了电话咨询,省总工会官网平台上还提供了邮件咨询服务,一些没有选择电话求助的人可以在平台上提出问题,专家们在后台通过文字给予答复,目前已经回复了近百封邮件。
用最暖的呵护,安抚最难的时光
“我现在被集中隔离,可是我需要的生活用品今天还没送来,我很愤怒……”“别人居家办公,好歹一家人在一起,我们却被封闭在单位,20多天了,到了晚上,只能看墙、看电视、看手机,又憋闷又想念孩子,都快发疯了……”
7月22日起,为解决疫情期间职工心理咨询供不应求的状态,“惠心”热线在原来每天开通9小时的基础上,加开18:00-21:00咨询班次,并增加接线专业心理咨询师,日平均咨询量增加37%,截至8月27日,共接听咨询电话568个。
打电话来求助的职工,主要面临哪些问题呢?据介绍,在接听的这500多个热线电话中,主要涵盖三类问题;一是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主要是上下级关系),很多人原本就会面临这些问题,疫情之下,这些问题会显得更加突出。二是情绪情感问题。咨询中,求助者主要关注个人情绪管理、情感困惑等。其中,因为疫情的因素,情绪管理的问题较以往来看明显增多。三是学业职业问题。求助者中两类群体比较明显,大学生关注自己未来考研和就业问题,职场人士关注疫情对于工作和收入的影响。
“从最近一个多月接听热线的情况来看,30到40岁人群存在的心理困扰较多,因孩子学业问题引发的亲子冲突,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陶爱荣告诉记者,疫情把放暑假的孩子们困在家中,许多家长也因为封闭管理出不了门,时间长了,就容易激化矛盾。咨询中,家长焦虑求助:“我家孩子手机就是他的命,拿走手机就和我拼命。眼睛都快玩瞎了,可是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老公在外地工作,疫情期间回不了扬州,我们小区封闭管理,我在家做饭照顾儿子,还要忙工作,孩子又不服管,整天玩游戏,我不是气得抓狂就是充满了无力感……”基于保护来访者隐私的角度,她大概分享了一些普遍案例。“比如这位妈妈的求助,热线电话给她提供了倾诉的机会,理解到她的焦虑和无助,甚至压抑和痛苦。在和咨询师的交流探讨中,来访者学会管理情绪,辅导孩子,以及疫情之下如何与孩子共处的一些方法,促进来访者有力量和策略去应对当下遇到的危机和苦难。”
用最全的支持,帮助最多的职工
近日,在腾讯线上会议室,盱眙县600多名职工聆听了三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知识讲座,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周红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曾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安媛媛博士分别带来了题为《疫情下我们的心情怎么了?——防疫抗战心理情绪解读与疏导》《从国内外疫情防控 看高效管理团队的打造与执行力提升》《自助助人,安心行动——在疫情中如何疏导自己和他人的压力》等精彩内容,对疫情下各种身心反应进行梳理,通过案例讲解如何做好心理调节与压力应对,为大家介绍了实用放松的心理调节方法,引导大家正确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压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
抗击疫情,“心理防疫”也是重要战场。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以来,省总工会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省心理学会共同开展职工“心理防疫”系列活动,除了做好“惠心”热线援助工作,还举办江苏省职工心理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围绕10个专题,安抚情绪焦虑、缓解心理恐慌、助力身心健康,满足疫情期间全省职工需求,讲座惠及百万职工。同时,在江苏工会APP等网络平台推出专题心理科普文章,邀请心理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普及疫情防控、职场生活、情绪管理、家庭教育等方面心理知识,已推出三大系列13篇科普文章,累计阅读量数万人次。
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心理咨询师李春豆告诉记者,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建议人人懂点心理学,这样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同时,她还建议大家要学习有效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帮助自己快速地走出心理困境。李春豆说,有负面情绪不可怕,要学会理解并接纳它,自我调节确有困难时,积极寻求专业心理服务。此外要努力提升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面对挫折、逆境的耐受力、应变能力;要增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当出现心理危机时可以主动、直接表达心理需要,获取最大程度的社会支持,“没有什么能够替代亲人和朋友的温暖!”
一旦开始,就不停止。给予专业而温暖的支持,安抚焦虑而困惑的心灵,助力建设平安江苏、美丽中国,江苏“惠心”心理援助,一直在路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好心理防疫战 工会援助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