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争明:我退休这几年(三)
加入临武玉潭学校建设行列送走深秋的五彩斑斓,迎来了初冬里的那一抹暖阳。2019年11月20日,我追随展翅南飞的大雁,一路风景一路欢愉,驱车400余公里,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与广东省连州市接攘的临武县玉潭学校建设工程指挥部,加入到了玉潭学校建设行列,一晃身便成为了一名“玉潭”人。
“宁乡人会喂猪,宁乡人会读书”,这句连小孩都耳熟能详的赞语,早已传遍了五湖四海,大江南北。在“耕读传家”的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年代,“会喂猪,会读书”,无疑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高度褒奖。“会喂猪,会读书”,这种承载着浓浓亲情、乡情的地域文化基因,宁乡人一直留存至今,且不断发扬光大,继续演绎着“宁乡人会读书”的传奇。
时境变迁,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社会大跃进、大发展的时代,勤劳智慧的宁乡人丝毫不满足于“会喂猪,会读书”的现状,而是锐意进取,勇立改革开放潮头。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加之面对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压力,使得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想倾其所有,给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城里的学校。如此一来,造成了城区学生拥挤现象。入学难、学位紧,已成为了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宁乡人思想前卫,敢于挑战。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个人投资、广泛集资创办私立学校和民办学校,以缓解学位紧张的燃眉之急。
1993年7月,宁乡人率先创办了宁乡最早的民办学校——长沙三通电脑学校,开启了民办学校先河。随后,环球电脑学校、楚源美术学校、金海中学、玉潭中学、金海小学、金砺小学、百灵鸟小学、树仁学校、碧桂园学校、潇湘职校等等众多的私立和民办学校相继面世,且办得风生水起,各具特色,为宁乡教育的蓬勃发展助了一臂之力。特别是1999年创办的玉潭中学,它是宁乡地区唯一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12年一贯制寄宿制民办学校,是湖南省第一所由政府牵头的股份制学校;2000年创办的金海中学是金海教育集团首创的一所寄宿制民办中学,这两所学校均拥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先进的育人理念、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成功的办学经验。特色鲜明、硕果累累,成为了宁乡民办教育的两朵奇葩。
由于“玉潭人”和“金海人”的执着追求、精心打造,两所学校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构成了两大教育集团。近年来,在益阳、望城、郴州和永洲等地发展了多所股份制民办学校。规模上档次、教学出成绩,前景看好、好评如潮,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那是2019年暑假的一天,临武县西城片区武水河畔、舜峰山下,忽然来了一群人,他们头顶骄阳、披荊斩棘;走走停停、过坳爬坡。时儿指指点点,时儿圈圈画画。他们心中有个梦想,正在规划着要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建一所学校。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那是几位宁乡籍老板在当地企业老总的引荐下,信心满满地来到了临武县,意欲合伙新建一所学校。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认可,并表示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为集资办学广开绿灯,营造宽松的办学环境。
通过实地考察,经多方论证,并多次召开相关洽谈会议后,玉潭学校董事会决定,在舜峰山下拟建一所征地137亩、投资2.5亿元,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计划2020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可为社会提供4000余个优质学位。这既是投资者的大手笔,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此方案一出台,立马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赢得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慎重地签发了同意建设临武县玉潭学校的批文。在此基础上,玉潭学校顺利地与县委县政府签订了建校合同。
万事俱备,东风自来。十月份征地工作有序进行,并顺利推进。十一月份进驻工程队,挖机、推土机、渣土车等相继开到了施工现场。舜峰山下彩旗飘飘、号声阵阵;机声隆隆、人声鼎沸;车来人往、一派繁忙。昔日荒凉沉寂的山地,今天成为了紧张而热烈的施工现场。
我随同项目部的工作人员进入了工地。放点、划线,跟着忙前忙后;贴标语挂横幅,营造安全施工氛围。同时还要协助清点要给付赔偿款项的果树、竹木、庄稼等,协调解决相关补偿事宜。上窜下跳,哪里需要奔哪里。尽管整天忙得团团转,但想到今日灌木挡道,杂草横生的这么大片山地,转眼就要在此建一所漂漂亮亮且具有时代气息的大学校,我作为一名外地的退休教师也能加入到学校建设这个行列中来,在千年古县临武这个美丽的地方贡献一份余热,心里乐滋滋的。从而浑身都是劲,没有多少疲惫的感觉。
十二月中旬,三个建筑施工队几百号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了舜峰山下,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学校建设中。我作为学校工程建设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每天要做的是宣传造势、典型报道以及工程进度、质量评比结果及时通报等等工作。虽然忙得够呛,但我也乐意与建筑师傅和民工打交道,他们那种朴实无华、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我也喜欢和施工员、监理交流,他们能为我提供工地的相关信息。每当我到工地一走,总是一张张笑脸相迎,我也乐哈着与大家亲切地打招呼,和谐相处、无拘无束。这是我最惬意的时刻,也是努力工作的动力源。
己亥年末,庚子春初。荊楚大疫,染者数万。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众惶恐、举国防;封城封路、闭户关门。工厂不开工,学生不上学,工人不上班。正在火热建设中的玉潭学校也被迫停工,新春佳节过后好长时间也迟迟不能复工。面对新学校秋季要投入使用的现实问题,大家无不忧心忡忡,董事们更是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政者、医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战矣。奋战月余,大疫清除。举国同庆,万众欢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玉潭学校在翘首盼望中终于接到了县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下发的可恢复生产的通知。建筑师傅和民工们长长地吁了口气,纷纷从各地赶来,沉寂多日的舜峰山下学校建设工地又沸腾起来了,恢复了往日的繁忙景象。
疫情防控,非一朝一日,务必常抓不懈,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项目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所有复工人员必须先在原户口所在地搞好体检,持健康证明方可报到。2月9日前因特殊原因提前到的,还要到临武县人民医院做核酸检测。凡进入施工现场者必须要检测体温,详细填写个人信息,同时务必佩戴口罩和安全帽。
每天早晨几百号人陆陆续续进入工地,均要逐一检测体温、登记信息。这项工作交由我们办公室来执行。当时办公室只有我和小周两人,工作量虽大,但我们不厌其烦,总是提前到岗,认真履行好职责。
小周,90后。身高1.63米,身姿曼妙、杨柳细腰;婀娜多姿、仪态万方;性格开朗、满面春风。靓丽,是她喝麦市山泉水滋润长成的;素养,是与她的护士专业有因果关联的。有美女的地方就是风景,有美女的地方人气自然旺。我们的检测点虽条件简陋,也只有两个人,可人来车往的,好生热闹。那些建筑师傅,那些民工每天进入工地都自觉地伸长勃子昂起头,规规矩矩地让小周给打一“枪”,并乐意地把个人信息按要求填写好。有些“调皮蛋”出入工地时都不忘与小周招呼一声:“美女,要给我打一枪么?”虽然是调侃,如此这般的配合,使我们的工作轻松自如多了,也进一步融洽了我们与民工们的关系,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
由于办公室事多又繁杂,加之招师招生工作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学校招聘的保安队长只得提前到岗,接替检测点的工作。
保安队长姓何,名滨湖。从名字可以看得出他是湖区人。老何小我一岁,也是刚退休的。第一天到办公室报到,我俩就有共同语言,感到特别亲切,可能是同龄人的缘故吧。老何不胖不瘦,但身板很结实,握手时,感觉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后来了解到老何年青时血气方刚,有点拳脚功夫,爱打抱不平。老何居住的大通湖农场大多是外迁户,人际关系曾一度比较复杂。正因为老何正义感强,一身正气,办事既讲原则又注重方法,被推选到了基层领导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
退下来后,老何耐不住寂寞,一直在外面打拼。他人脉资源广,为人处事比较老道,尤其先后做过几家单位的保安队长,玉潭学校作为一所新建的大学校,聘请老何当保安队长是不二人选。老何上任后,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岗位。他把检测点打理得井井有条,工作有条不紊。他既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又负责安保工作。身着保安服,佩戴红袖章,手握体温枪,俨然站岗卫士,威武庄严,两眼炯炯有神注视着出入工地的车辆和人员,确保了工地入口平安。后来,玉潭学校顺利开学后,何队长带领他的保安团队用心守护着校园安全。一年半载下来,我和何队长关系非同一般了,成为了称兄道弟的好朋友。
叶工,叶桂亭,甲方施工员。六零后,宁乡灰汤人。在玉潭学校,我和叶工接触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最早又最长的。我俩同住项目部租赁的六楼,一人一单间。我报到时的行李箱还是叶工帮我提到六楼房间的。我第一印象感觉叶工是一位言语不多,但待人热情,乐于助人的人。叶工很敬业,天天坚守工地。晴天一身灰尘,雨天一身泥水,但收工后处理得干干净净。那时工地上还未进入加班状态,晚餐后,我俩出去散散步,释放一下心情,领略一番异乡傍晚风景。之后回到项目部六楼房间,要么看手机,要么聊天。天南海北,异域他乡;家长里短,街坊邻里;八卦奇闻,说古谈今,偶尔也交流一下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大概是因为年龄原因,睡眠感觉不那么重要了,好几次聊到夜深,还意犹未尽。
疫情退去,工地复工后,由于抓工期抢进度,工人们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夜晚工地上灯火辉煌,人不停工机不歇。叶工和大家一起日夜奋战,回六楼休息的时间都很少了。后来,他干脆把铺盖搬到工地板房里去了。这样我俩突然“分居”两地,都有些不大适应。好在我经常要去工地,与叶工接触的机会挺多,我需要的那些资料和数据,大多是从叶工和监理那里得到的,为我撰写总结和报道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深圳速度,是中国大陆形容工程建设速度非常快的一个词。深圳用了几十年时间,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个国际大都市。这飞速的发展,让深圳被称之为一夜崛起之城。临武县玉潭学校面对疫情的严重干扰,玉潭人和所有参与建设者拧成一股绳,众志成城。一边防控疫情,一边加大建设力度。凝心聚力,争分夺秒,保安全抓质量抢进度,奋战八个月,在舜峰山下创造了一个奇迹,建起了一所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的学校,确保了2020年秋季顺利开学。
临武县玉潭学校,我见证了你建设的全过程,到处都曾有我忙碌的身影,到处都留下了我密密麻麻的足迹。五百多个日夜的点点滴滴,凝聚了太多的欢笑与辛劳的身影。一个个闪亮着青春光彩的同事不停地在我眼前浮现,既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留恋,使我无法忘记。虽然以后不一定会经常联系,虽然以后不一定能为曾经的同事、朋友做点什么,但如果遇见,一定会欣然想起曾经共事的那些美好……
作者简介:严争明,宁乡市双江口镇双福村人。从教四十二年,现已退休。系宁乡市文史调研员,宁乡市诗散文协会理事。爱好文学,经常写写散文,近年来已发表多篇。 充实 美满、从实 付出了 记得严老师是注册了平台的,以前也曾多次投过稿,以后可以自己来投稿哈
这样就可以直接点开自己的帖子,查看编辑及其他会员的评论留言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