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d2092323 发表于 2021-10-25 15:35:26

又闻蟋蟀声

又闻蟋蟀声听,又是秋在鸣叫了。又是一年秋日到,又闻秋夜蟋蟀鸣。进入深秋,白天蝉鸣褪去,夜间的蟋蟀也宁静了许多。这时,才发现我心中一直住着一只蟋蟀。
蟋蟀,又名“促织”,俗称“蛐蛐”,曾经是无数骚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蟋蟀入诗最早见于《诗经》,其中有“季夏之月,蟋蟀居壁”“处暑蛩鸣”“立冬蟋蟀入室”等诗句。《豳风·七月》对蟋蟀的记述更为详细:“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而《国风·唐风》中有一首诗的题目就叫《蟋蟀》,诗中写道:“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蟋蟀在堂,役车其休。”其大意是说:不知不觉间,蟋蟀已经来到我的家里,日月流转,稍纵即逝,就让我们尽情享受美好的生活吧!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之五中,我们也可以听到蟋蟀的吟唱:“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蟋蟀虽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小昆虫,但我们对它却不能小觑。迄今为止,它少说有1.4亿年的生存历史,堪称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蟋蟀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壮,善跳跃,尾部有尾须一对。蟋蟀品类很多,有“圆头的”“狗头的”等,其中“圆头的”雄性蛐蛐善斗。我国蛐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此起彼伏的“唧唧”声中,小小的秋虫在千年的古韵中竟立体丰满起来。
童年时,姐姐常带我到村外路沟里割草拾柴火,在拾柴火的间隙一并捉蟋蟀。提起捉蛐蛐,得懂门路,有技巧。首先,得听懂蟋蟀的叫声。蟋蟀因其品种多样而叫声各异,“圆头”的雄性蛐蛐鸣叫声清脆悦耳、有激情,多是“嘟噜、嘟噜”的。其次,捉蟋蟀得有方法。听准叫声了,循声寻找它的洞口,一般洞口弯曲而深远,需要用一根细棍伸向洞的深处,或是往洞里吹风,如再不出来就往洞里灌水,一准全都蜂拥而出,这时,瞄准中意的目标迅速用手扣住,然后装进准备好的瓶子里。
我6来岁时,街坊盛行斗蟋蟀的娱乐活动,每天下午放学后,小伙伴们都会把自己喂养的好斗的蟋蟀端到街上参赛。邻居二胜家中养了两只强壮善斗的蟋蟀,多次到街上参赛,每次斗蟋蟀都会招引很多围观的群众。参赛者把各自的蟋蟀放在一个大罐子里,用一根引草,逗引蟋蟀的头部胡须,顷刻间,它们都张开了钳子般的大牙咬在了一起,能翻好几个跟头,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胜者会振翅高歌,败者在罐子里乱窜,观众们每看到这一场面,都鼓掌高声叫好!据说,最善斗的当属蟋蟀科的墨岭,民间百姓称它为黑头将军,是蟋蟀王国的王者。
现在,人们都住进了高楼,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而幽深的草丛却越来越少了,鸣虫的自然栖息地也越来越少了,忙碌的人们仿佛根本已经不需要它的存在了,但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当下,进入了十月,天气骤然转凉,蟋蟀都去哪儿了呢?《诗经·七月》中描述“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我查资料得知,这“床”是井边的围栏,又叫井床。井床是凉爽的秋天蟋蟀的常住地。霜降之后,寒冷天气来临,井边的蟋蟀也仅存凄弱的鸣叫声了。诗人常用这一自然现象描写背井离乡人们的一缕乡愁。而蟋蟀一叫,人们就不可能不想到年岁匆匆,兴尽悲来,又盼着借挽留一声声虫鸣,挽留这一年最后韶光。
蟋蟀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似乎又没有远离我们。现在,您不妨静下心来听一听窗前墙根下的蟋蟀叫声,或许会给您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河北兴泰发电公司 何卫东
地址:邢台市电厂路兴泰发电公司
电话:18632995338
邮编:054000
身份证号:130503196805150376

zj66 发表于 2021-10-25 17:05:34

写得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闻蟋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