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 发表于 2021-10-29 11:21:35

散文—《生命的旋律》

生命的旋律
如果有机会去听一次现场,我觉得我最想听的一定是帕赫贝尔的《卡农D大调》。
我虽然不懂音乐,可却深深的着迷于《卡农D大调》这支曲子。清晨、夜里,闲暇的时候,我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去听,钢琴版的、小提琴版的,还有不同国度的音乐家演奏的大概有40多个版本。最近更是沉迷于美国夫妇古典组合Brooklyn Duo钢琴&大提琴二重奏的版本。每一次听,音箱里跑出来的那些相互追逐的音符,就像是阳光洒进来,流淌了满满一屋子的温暖和惬意;每一次听,键盘上或琴弦上跳出的那一段段优美旋律,就像是有人温柔的在你耳边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次听,我就像是自己忘了自己,就像是穿越了时空,不知道自己会跟着音乐一起飘到哪里。
多么美好的旋律啊,美好的不像是在人间。
好的作品总是经得起岁月的沉淀。对很多人来说,《卡农D大调》是大家最喜欢的钢琴曲,没有之一。她就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样,一千个人听,就有一千首卡农,就能生出一千种情感来。每一个人听,所感受到的都不一样,她就像一处蓝天白云下平静安宁的湖泊,可听的人却生出了属于自己的波澜。年轻人听到了爱情,暮年的老人听到了青春;疲惫的人听到了幸福,伤心的人听到了喜悦;黑暗中听到了阳光,失意中听到了希望。这就是她的魅力,与你而言,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她就可以怎样的去懂你。
《卡农D大调》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简单的旋律,不失典雅的音色,如今已是这个世界上最经典最打动人心的曲子。
而经典之所以被颂为经典,一定是有她传奇的地方。很多人都说,第一次听卡农,就是这首《卡农D大调》,听过之后居然有让人泪目的冲动,就像听了一首写满故事的歌,温暖而又悲伤,让人有着无法描述的心情起伏。
是的,这清亮感人的旋律确实带来了感情最真实最直接的表达。她的作者帕赫贝尔是十六世纪的音乐家,而这首《卡农D大调》是他为了纪念亡妻而创作的曲子。你听,那优美的旋律、淡淡的喜悦、隐隐的忧伤,那乐与悲,是不是仿佛都交织成了生命的滋味。
最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原来卡农并非特指一首曲子,它其实是一种曲式。有一次,我浏览了一个关于卡农的贴吧,有一位老师对卡农的解释最为浪漫。她告诉她的学生,卡农就是The song of love,她说想要知道什么是卡农,就一定要看弹卡农的两只手。那时候学生是个懵懂女孩,还没有属于自己的钢琴,于是拉着喜欢的男孩去琴房看她弹卡农,告诉男孩一定要看她的两只手。许久,男孩惊奇的说:“你发现了吗?两只手靠近,又远离,又靠近,又远离,曲中终于要相交了,可是马上又一次又分开......”后来我明白了,原来卡农的规则就是同一旋律以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都先后出现,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个声部,此起彼落绵延不断,交叉进行,互相追随,直到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才会融合在一起。
伴随着这样的旋律,我仿佛看到了帕赫贝尔和他妻子的爱情,原来循环往复的不只是音律,还有他们矢志不渝的追随和一生的陪伴。这样的音律,也让我们懂得这一生,循环往复的是时间,不可回来的也是时间。可这样的音律,同时又让人觉得生机勃勃,她告诉了我们,死亡不是湮灭,而是新生,是灵魂重新获得自由的途径。也许这就是卡农的魅力,而这首《卡农D大调》更让我们看到和拥有了这样的信念。如此蓬勃的旋律,这是对每一个生者,最大的激励和安慰,这样的音乐充满了理性之美。
一首曲子300多年还能让人如此热爱,浪漫不减当年,我想,《卡农D大调》必将会永远流传下去。因为,它本身就是生命的旋律。

张丽 发表于 2021-10-29 23:19:12

建议多写一些与职工工作生活有关的文章,那样更容易上刊呢

文博 发表于 2021-11-1 12:11:36

回 1楼(张丽) 的帖子

,好的

zj66 发表于 2021-11-1 17:46:32

最大的激励和安慰,这样的音乐充满了理性之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散文—《生命的旋律》